是她,未语先笑中透露着真诚;是她,动人的谈吐中彰显着渊博;是她,新奇的分享中流露着热情。她,看似柔弱文静,却是一位对教育事业有着独到见解的女老师!她就是我的硕士生导师,吴教授。
那天,学校说让全体同学去教研室选导师。说实在的,一开始还真没注意到吴老师,大家像看电影一样,注意了明星主角——学科带头人——那位五十多的美女教授。吴老师坐在众多导师堆里,微笑着看着在坐的每位同学,与别人的严肃中显出了不同,这是我最初印象中的吴老师。
导师们在讨论如何双向选择。最后决定,先让我们学生选择导师,写完所选导师名字上交;然后导师们再根据学生所写选择学生。
我开始选择的另一位导师和吴老师,因为选择那位导师的人太多,我被刷下。接着,下一位导师就是吴老师,我就这样投到吴门,成为了吴老师的弟子。
第二年,吴老师评上教授,可我们依然喜欢像小学生一样叫她吴老师,后来不知何时,我们吴门弟子都喜欢叫她师父,叫她老公师爹了。她欣然接受,大家就一直这么欢快的称呼着。
渐渐的,与师父接触的日子久了,便发现她心细如丝,像对待她自己孩子一样对待我们。
那一年,感冒病毒肆虐。大家纷纷寻找板蓝根等中药预防,一时,竟然出现洛阳纸贵的情况。
这时,我们吴门弟子的手机上都收到来自师父的短信:各位吴门弟子注意了:板蓝根不好买,可以用潍县萝卜代替,每天食用定量萝卜,补充维生素等。另,桔子便宜,多食用。和萝卜一样的效果。离家几百里地外求学,有人关心有人指导,大家心里暖融融的。别的同学知道了,羡慕的很。
过了几天,我又收到一条信息:据说近期内桔子便宜,但也有人说桔子内发现白色小虫子,让贵婿照顾好孩子,这几天让孩子少食桔子。
这条信息显然不是群发,因为其他吴门弟子都是未婚或刚结婚,只有我,孩子上小学了。看到这条信息,我感到师父真的是个好师父。
第一次去师父家,是在暑假里。我孩子也放了暑假,于是就带着孩子去了。
一路上,我心里忐忑,一个劲嘱咐孩子,到了师奶奶那里一定要听妈妈说的话,不要这个,不要那个,嘱咐了满满一箩筐的清规戒律。
晚上回家,孩子沉浸在和她上高中的小姨玩耍的过程中。“妈妈,我那小姨可好脾气了,和我玩了一天,带我去阁楼上看她的宝贝望远镜,给我讲解天文知识,还让我参加设计她的星空图。妈妈,你看见我这个小姨卧室顶上的星空图了吗?”
孩子久久不能忘记那天在她师奶奶家里,作为她小姨的小尾巴,和她小姨玩耍的事。其实,我心里明白,这是小师妹在陪我孩子玩耍。一个独生子女的高中生,家里的掌上明珠,能陪着一个小屁孩玩耍,反正,我很感动。
感动师父的为人处世风格对她孩子的影响,感动师父春风化雨般教会我为人处世的方式。
弟子拜见师父,有些导师变着法的让弟子孝敬自己。而我的师父,每次聚会,费用她出整数,我们所有弟子出零头。我们去她家,她总是提前准备好大家爱吃的饭菜。我们会带去一些东西,她总是不让我们花钱,说我们上学不挣钱,等工作后再花钱也不迟。
饭后师父往往给大家一个惊喜,要么一种新奇水果,要么一个发现的新奇地方,要么一款新奇的工艺品。
对于学习,师父从来不像其他导师那样,硬性规定书目。都是她讲课,我们听课,听到感兴趣的内容,我们问她相关书籍,这时师父积极给我们提供所需资料。
当我们定下感兴趣的内容后,师父就把相关资料给我们,说这可以作为毕业论文的内容,好好研究一下,现在你所看的这些,就能成为毕业论文的一部分。把于此相关的内容整合,聚零为整,毕业论文就成型了。
当其他同学埋怨自己的导师不近人情,硬逼着自己搜集资料时,我们内心除了对师父的感激,还是感激。
在师父那里,从不缺少新奇。分享这种新奇使得师父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永葆青春。
去年,师父去美国纽约看望异地求学的小师妹。她给我们发回一组照片。照片中,海是那么碧绿,天是那么蔚蓝。我们看后,觉得一股清新的氧气扑面而来。大家在群里直呼,这是要氧气中毒的节奏啊!
一个人眼里看到的事物,就是他关注的事物,就是他内心的折射。
师父眼里看到的是美好的事物,她的性格就如她眼里的美景那般美好。
记得上学时的我,个子矮小,面目丑陋,真的算作丑小鸭一类。当然,自己不免自卑。
一次吃饭时,师父说:“你们身上的一些优点,你们都没发现。那些优点熠熠生辉,别人都看到甚至受益了,你们却忽略了。”
大家畅所欲言,说起一位熟人,师父指着我说:“那人就和她似的,身材娇小……”后面的话我没记住,只觉得这“身材娇小”几个字和我原来听到的评价“小矮个子”在碰撞。
不同的措辞,带来的感觉截然不同。褒义的词是尊重,更是师父对我内心的呵护。
从此以后,我学会了使用褒义词,尽可能地看到别人的优点,大胆地赞美别人。
从此以后,我学会了辩证的看问题,“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同角度看到的结果不一样,那就看最好的一面。
从此以后,我的内心踏实了很多,做一个内心美好的女子,做最好的自己,先从自己眼里的自己做起,正视自己,起步前行。
师父,在其他学生眼里是一位教授,她和蔼可亲,而在我们吴门弟子眼里,她就像母亲一样亲切:不仅照顾我们学习,还呵护每位同学的成长。这在高校新型的师生关系中,已不多见。
春风化雨的教育方法,出水芙蓉般的处事态度,洁净如洗的心灵旅行——这就是我的硕士生导师吴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