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今天,明天会不会有昨天?
叔本华认为,我们一生都被自身的需求与爱好驱赶,满足了一个就急忙赶向下一个,因此,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止的追赶; …… 在空窗期间,也就是一个需求满足了,但下一个还没出现的时候,叔本华说,我们就会感到极度的无聊,这也让我们见识到这世界的无意义。人生仿佛一只悬吊的钟摆,在痛苦与无聊之间来回摆荡。日后的爱尔兰文学家王尔德写道:“人生只有两种悲剧,一种是人无法得其所欲,另一种则是他得到了。”说的也就是这个意思。
只有作为美学现象,人与世界才永远有存在的价值。幸福是什么?就是力量越来越大,又一个阻碍被克服的感觉。那些杀不死我的,就让我更强大—— 尼采
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认为,幸福的生活充满是充满享乐和喜悦的生活。快乐有两种,一种是短暂的,另一种是持久的。短暂的快乐是从满足需求而来,口渴的人喝到水会感到快乐,疲惫的人躺下休息也会感到快乐。这种快乐不外乎是对匮乏的补偿,一旦匮乏之感解除了,快乐的感受也会逐渐消失。
除了这种短暂的快乐之外,还有一种持久的快乐,而这才会带来真正的幸福。这种持久的快乐,指的是没有痛苦,也没有强烈匮乏的状态。灵魂的平静,作为幸福哲学的核心。灵魂无可动摇的状态,就是人生最崇高的目标;其余的一切,包括财富、朋友与美德,仅仅是达成目标的手段而已。真正幸福的人懂得驾驭欲望,完全不受外在影响的左右,他永远不会失去稳定的心境,也没有很高的要求。如果我们渴望长久的幸福,就不应该依靠需求满足时产生的正面情绪,而应该在短缺的负面状态中探求;真正幸福的不是那个在吧台上口干舌燥的人,而是那个事先备足了饮水,经常喝上一两口,因此不觉得口渴的人。
爱你的命运
在每一次抉择之前,我们应该问自己:“真的要这么做吗?”“现在这个决定将一再重复,直到永远,这样你愿意吗?”当然,这种问法会给我们的决定过程加上很大的负担。这种想法不会太沉重吗?不会,如果我们是真的希望那样决定,如果我们心里完完全全赞同自己的所作所为,那么我们就不再是单纯地过一天算一天,而是开始有意识地生活,并且不再做出败坏的妥协。有些人也许会活得更有勇气,另一些会更谨慎些,有些人会更自我,也有些人会更无我,每个人认为的幸福人生都不太一样,因此并不存在有一种对所有人皆适用的幸福配方:“我们不应该给每个个别的人制定走向幸福的规范,因为个别的幸福是从每个人自己所不知、但是属于他自己的法则里流涌出来的;这样的幸福只会被从外而来的规范所妨碍与阻挡。”尼采个人的秘密配方就是:过危险与热烈的生活,从地狱里走过,克服所有抵抗,让自己变强。所以他写道:“幸福是什么?就是力量越来越大,又一个阻碍被克服的感觉。”正如另一句名言的写照:“那杀不死我的,就让我更强大。”这句话也是出自尼采这位热血的漫游者与登山者,只有辛苦的攀爬才会让登顶的人感到幸福,而搭乘缆车上山的人,即使同样在山顶上,也得不到同样的快感。
假设你过着幸福的生活,活到很老,死得也很平静。躺在临终的床上,你最后一次回顾,让你的人生一幕一幕在眼前走过。最后你放心地说:“我的一生,过得就跟我所希望的一样。真是一场成功的人生啊!”这句话还没说完,你就过世了。可是接下来一切都变了。在你死后,你的邻居开始散布你跟家人的谣言。全城突然开始讲你的坏话。你的孩子们被这些指责激怒了,为了报复,杀死了邻居。随即你的孩子们被迫亡命天涯。他们抢银行,抢夺无辜的人身上的钱财。你跟家人在众人间的形象越来越坏。现在大家还指责你,没把小孩教育好。人们咒骂你的名字,甚至到你的坟墓上吐口水。在这种情况下,你还会说自己的人生“真是成功”吗?
并不觉得这不是成功的,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管好自己,过好自己的生活,邻居散布谣言抹黑我和我的家人,难道是我的错?孩子被激怒杀人抢银行也是我的问题?至于墓地吐口水,那就更搞笑了,墓地是埋人身体的,不是埋人灵魂的,那就是一具躯体或者一把骨灰,人死了,为什么还要去在乎这个?
人人都追求幸福,幸福却藏于我们的身后——德国Bertold Brecht
幸福就像蝴蝶,你追它,它会飞走。你停下,它就会停在你的肩膀——印度Bertold Brec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