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要轻易给孩子贴标签?
孩子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存在不同,但并不低级。
先建立客观信息的常识,再引导主观信息的链接。
不在自己心里给孩子贴标签,是对孩子最大的包容。不要说孩子爱发脾气,而是往前想一点,是什么让孩子爱发脾气。
标签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就是“自证预言”。你说孩子就是爱发脾气、调皮、顽劣。那么孩子发脾气你只会觉得理所当然,孩子每发一次脾气,又证实你的观点。
“正反馈”,每一次反馈都会加剧。到最后你完全无法理解你的孩子为什么有这么大脾气?于是更大的标签,更深的埋怨。
“自证预言”当然可以用在好的方面。比如你给孩子贴个标签,对孩子说:“你是一个爱干净的男孩(女孩)。”只要能理解,孩子就会下意识找不干净的东西来打扫,比如洗手、擦桌子、扫地……
“正反馈”就是不断提醒孩子,你是一个怎样的小孩的反馈。所以,你希望孩子变成什么样子,那你就怎样对待孩子。
你总忍不住要批评孩子怎么办?
重点是反馈,核心是做到对事不对人。
比如,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都做不好!你怎么这么蠢?教了这么多遍还不会!越是针对人的批判,就越是在发泄负面情绪。
应该怎么做?
比如,猫脸上少了胡须,我们只要再画上胡须就会非常可爱了。有道数学题做错了,我们把这道数学题重新算一遍吧。以事件本身的评判来进行正反馈,而不是针对孩子本人去批判。
怎么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在生活上,孩子迟早有一天根本不需要你,甚至想要甩开你。这一天会比你计划的要早得多,早做心理准备。但是通过努力,也许孩子愿意在精神世界始终与你保持纽带。努力的要诀是:克制,克制对他的干预。
主动阅读和不愿阅读最大的区别在于有没有兴趣。不要以为皇皇巨著就好,硬塞给孩子只会让孩子觉得长篇大论从而产生焦虑。
给孩子提一个小问题,让孩子好奇求知。为孩子提供关于这个问题的各种材料,最重要的是在过程中不断的和孩子讨论发现,研究疑惑。
兴趣是可以培养的,提一个孩子感兴趣的问题,让孩子自己带着求知欲和你共同探索。
成为孩子的学习伙伴。给自己定一个原则:让孩子去学什么,我就要同步学什么。你当母亲的“工龄”和他当孩子的“工龄”是一样的,所以,我们是搭档,胜过我们是父母和孩子的关系。
你是什么样的人,比你告诉孩子他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重要一千倍。
育儿育己,学会做更好的自己,也让孩子知道怎么做一个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