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大事
二十几岁的时候觉得生死是遥远的事,是与己不相干的事。
三十岁,有了自己的小孩,见识了新生的喜悦和生命的圆满。
之后的几年,以至近几年,常常听到某长辈逝去的消息;或朋友中,熟识的人之中,有意外,有得恶性病,离开这个世界的。
每个人都是满怀喜悦“生”的,走向的,却是一步步接近死亡。李开复没有想到,一次普通的身体检查,拉开了自己与死神的交手。第四期淋巴癌,这个诊断结果,不亚于一颗小型原子弹,在他意气风发的创业路上炸开。
得病的那个人为什么是“我”
于娟,上海复旦大学讲师,博士,2011年患乳腺癌去世。她在死前写下《此生未完成》,追问得癌症的那个人为什么是她。
李开复也曾有过愤怒地质问。求学,一帆风顺;工作履历,漂亮耀眼;创办创新工场,踌躇满志,斗志昂扬,这样一位天之骄子,为什么可以被推至生死崖前?
疾病面前人人平等。当放下“骄傲”,懂得感恩之后,李开复的心态发生巨大变化。他说:“为什么不是我……而我,褪去了过去所有的光环、头衔,不过就是一个肉眼凡胎的普通人……疾病让我领悟的什么是'众生平等',然后,我才开始看见、理解,并接受每一个人的不同……”
思考,追问,开悟,一场疾病,让人看清自己。
感受疾病的善意
李开复的思考和追问,同样值得我们驻足深思。
佛家讲因果关系,女儿德亭也说“Everything happens for a reason”,难能可贵的是,李开复深究过自己以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和“偏差行为”后,跳脱因果的藩篱,以更高的境界看待疾病,感受它的善意。
他在书中写道:我们所有的遭遇,必有其道理,或许这个灾难是一个“因”,是让自己学习成长的机会……静下心来感受疾病的善意……最终也改变了我看待疾病的态度,让我能从疾病中领取一份神圣的礼物。
这个顿悟,是人生大智慧的开启。
追随你心
一场疾病,打开人生的未知领域。星云大师说“世界因我不同”这句话“太狂妄了”,追求“影响力”其实就是在追求名利。这些话对李开复来说,“简直是五雷轰顶”,他陷入深深思考,自己一直以来追求的效率最大化和影响力到底是什么?
星云大师和李开复的对话是一个智者的金玉良言。解开李开复的的心结,让人看到思想的偏见。“一个人倘若一心除恶,看到的都是恶……不论善恶美丑,都有存在的价值。……真正有益世界的做法,不是除恶,而是行善;不是打击负能量,而是弘扬正能量。”
身为普通人的我们,是不是也有如此胸怀?
不过话说人活着,总得有所追求,每个人便是籍此而日复一日。“从容和自己竞赛。”这是李开复的睿智。
一条路走的久了,容易偏离方向。初心始终安放在内心,所以要时不时地掸拭澄明。过怎样的生活?有什么样的追求?如果真的只剩100天,要怎么度过?为自己留下什么墓志铭?
李开复在书中动情的述说,令人动容:“人这一生是为自己活的,要去实践自己心中的梦想,如果一个人到今天还没意识到那是什么,我觉得他应该花一生的时间去追寻。找到之后,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做最真实的自己;听从心底的声音;每天进步一点,真诚待人;当然,最重要还有爱惜身体,关爱家人朋友。
对于创造价值,他写道:“不论何时何地,不论处境如何,我都会激励自己不断地'创造自己的价值'。于是,当我一帆风顺时,我会尽心尽力追随我内心的声音,帮助年轻人圆满;而当我因为生病不得不暂停工作时,我也会听从身体的呼唤,放慢脚步、松开双手,悠然见南山,自在且自觉地看生命将会把我带往何处。”
就是这样,生当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