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上学的时候,常听人说起,某某家的孩子由于出身平穷,通过自己的发奋努力,取得了好成绩,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而自己也曾亲眼目睹邻家的一位大哥在农忙插秧时听到自己考入大学后,抛掉手中的秧苗,仰天长啸欢庆的情境,并以此作为动力来跳农门,改变自己的命运。
而在十年前,我还从学生一家人对考入理想大学的心理变化中体会到个中滋味。学生蒋晓涛是实验中学1995年办学开始的第一届学生,我当他的班主任,2011年奉化市文科状元,浙江省文科第14名考入北大新闻学院,后在北大读完硕士研究生并留校教务部工作。今年暑假我组织了一批同事的亲子团北京游,也参观了北大、清华,蒋晓涛在北大为我们当导游。还清楚得记得是2011年的7月20几日,接到他的电话,说自己接到北大招生组的电话,已被提前录取。什么意思呢?由于当时还是在7月7、8、9三天高考,披卷后知道分数也就7月20日左右,一般录取并领到通知书肯定要到8月初,而且还是特别招生的。而他因为成绩特别好,全省14名,所以,北京大学用电话提前预约了他。我当时也高兴,甚至激动,因为我知道他家的不容易,而更让我感慨的是后来他对我说的几句话,说接到电话的那天晚上,爸妈整夜没睡,并说,从此后在村里爸妈可以长了长身,直了直腰,我真是唏嘘不已。蒋晓涛是长岭村人,有个姐姐,妈妈为了生他落下了一身病,爸爸就靠到市区快餐店收几桶泔水来喂猪养家糊口,在村里没有地位,甚至要受到一些势利人的欺负,可想而知,当儿子金榜题名,进入中国的最高学府时,心里的不平静。
可是十年之后的今天,这样的个案越来越难找到了。大家是否感受到,现在班级里学习好的,都是家庭条件不错的孩子,有一个重点中学的年段前十名中,据调查居然有六个家庭是住在别墅的,其他大都也是经济条件或社会地位比较好的,而弱势人群的孩子几乎很难进入年段前列,这是为什么呢?
有一份我们不愿意看到但却已经成了现实的非常高考成绩单:名牌大学里,农村孩子的比例逐年降低。这不是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的成就,而是优质教育资源越来越集中的结果。也就是教育不平衡造成的结果。根据央视报道:中国农大今年第一次出现了农村生源低于30%的现象;清华大学,新生来自于1200所中学,其中县级及以下的中学约三百所,在3300名本科新生中,农村生源仅占1/7;北京大学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1995年,农村学生的比例在30%左右,而最近一些年在10%到15%之间。更有数据显示,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中国重点大学当中,农村的生源一直在呈一个下降的趋势。
原因何在呢?一是大量超级名校的出现。比如镇海中学,去年高考全省前十他们学校占了7个,而且是前几名,考入北大、清华有好几十个,而一本上线率达到九成多,这是镇海中学的辉煌,但却是中国教育的悲哀。好的老师、优秀学生都不得不往那里钻,而镇海中学的要求是分数和金钱都要,那么穷人的孩子那怕聪明,也读不起。有人说,那非得考这个学校吗?问题是,现今的学生竞争已不是在高考阶段,“没有超级中学之前,这道分水岭在高考。孩子们已到了十八九岁,自治能力增强了,知道了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靠自己的天赋与努力的成分多。而提前到初中,在懵懂年代,则家庭的引导作用更加突出。套用句时髦的话:初中是‘拼爹的年代’,不但比拼家庭的经济条件,更比拼家庭的培养环境、培养眼光或者说是决心。”
我有一个中学同学的小孩,今年上初一,同学自己也在农村初中教书,妻子没有正式工作,条件一般,经济条件比一般农民好多了,当然,教育子女的条件就更好了。在孩子读小学时,他就与校长直言,我的孩子肯定不会在自己的学校读初中,除非在初一年段编一个好班,并且各任课教师都是本专业毕业的,注意:把本专业毕业的也作为一个重要的条件,在城区学校看来,有点想不到,但是确实,在农村学校,完全专业对口还是奢求的事。可是,话说回来,一旦校长满足了他的要求,那么其它几个班级呢,师资的配备,说难听点,快成江南七怪了吧!所以还是教育不均衡的缘故。去年就与我商量,想择校到实验中学,但是由于今年政策变化,控制严格,无奈之下,去冲蛟川书院,结果到进了,一年的费用近2万,想想为了培养儿子,咬咬牙,就去了。我认为这个孩子的家庭条件,还是不错的。
王小敏,实验中学初三(6)2007届班毕业生,在初一时曾考出年段前十名,但在当年中考时与奉化中学的录取分数线是差一分分,一分之差,为此要多缴纳20000元的三限费。家境贫困的余小敏,无奈之下只能选择另一所高中,她深知这所高中的升学率不高,升学的质量更不好。但她别无选择,她在奉化中学要交三限费,在这所高中却是最高分生,是优质生源,学校在学费上还有优惠1000元。“说心里话,我也特别想进省重点高中奉化中学。那里的老师更好、条件更好,付出相同的努力,两所学校取得的成绩肯定是不一样的”。结果,去年高考,她的成绩不好,只考入嘉兴学院。
刚才提到超级名校的原因时,其实也涉及到了第二个因素,那就是家庭条件。大家也应该可以感觉到,现在的好学生,都是补课补出来的,都是金钱堆出来的。举个典型的例子,现在补课最盛的是什么地方呢?是城市,宁波超过奉化,杭州超过宁波,越是大城市,越是风气盛,最厉害的就是首都北京。今年暑假去北京时,和在北京工作的表姐碰面了,女儿下半年读初中,是人大附中,非常满意,我也了解到,北京的优质初中大概就是人大附,北大附,清华附,北京四中等,也不是特别多,但是北京的优质家庭可多了,于是竞争的激烈程度难以想象,你说走后门把,在北京不知什么样的关系都可以想象,于是跟镇海中学一样,还是看分数和金钱,那么分数看什么呢?奥数,最准确,当然还有面试,甚至面试家长,据说单亲家庭的孩子都不要。于是上各个培训班成为孩子放学后的主要任务,北京地方大,所以几乎每个晚上表姐都要开着车送女儿去培训。晚上回家九点多了,还要做完当天的作业,要到11点才睡。而且,周末可能要上多个辅导班,英语、奥数都是从一年级就开始了,奥数培训班的辅导老师大都是北大、北师大的大学毕业生,专业性很强,记得2005年夏天曾去北京参加华罗庚金杯赛教练员培训,一些试题很难,我都做不出,但却是北京小学生用来辅导的。费用也大,参加一次分到200元不等,学员有10几个甚至更多,进了人大附后还要交赞助费,约30万,又是大吃一惊,难以想象,如果没有雄厚的家庭实力,谁吃得消,而表姐夫是北京市路桥公司总经理,经济问题不大。你行吗?更不用说普通农民了。(2015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