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人说品茶要观其形,闻其香,赏其舞,品其味,也听人说品茶重在鉴赏,品味其工艺、冲泡、滋味、意韵。
可是,具体该怎么品?
其实,我们从科学的化学的角度来说,细品茶滋味的基础在于了解茶叶里面的化学物质。
茶叶已经分离出来的有机物质有700余种,其主要有机成分,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包括茶多酚、氨基酸与蛋白质、糖类物质、生物碱、酶类物质、茶色素、维生素、芳香类物质,等等等等。
这篇细品茶滋味,我们从香气开始讲起。
之所以选择芳香类物质作为对茶叶物质讨论开篇,是因为我们认为芳香类物质在茶叶物质中是含量相对较少,却受工艺影响较大,也直接影响人们第一直观的判断,从而最容易迷惑人们对茶叶品质的判断。
什么是芳香类物质?通俗理解就是茶叶的香气。
茶的香气中,也好的香气也有坏的香气。而每个人对香气的感受,会因为每个人年龄、性别、生活环境等而有所不同。总之,就是就是依据个人的嗅觉审美来判定。
因此,茶叶的香气没有标准,也没有办法统一去衡量。
好的香气,可以让人产生兴奋愉悦之感,或让人头脑清醒,或能让人消除疲劳。也有很多茶会因为迷人的香气,让茶友失去了对其茶叶本质的判断力。
品茶,茶叶的香气确实是茶品质很重要的一部分,但因其没有办法统一衡量,且成分占比为茶叶中很少的一部分。
因此,选择有好的香气茶叶没有错,但我们不必一味的追求嗅觉上的审美。茶汤,最终还是讲究口感的。
茶叶中的芳香类物质(VFC),是茶叶中易挥发性物质的总称,也是决定茶叶香气的重要因子之一。
茶香,由不同类型的、不同浓度的芳香类物质的组合,是某种挥发性物质刺激鼻腔内嗅觉神经而引起的感觉。
一般而言,茶叶的鲜叶中所含的香气物种的种类,远远少于成茶中的。茶鲜叶中含有的芳香类物质有80余种,而成品茶叶中的芳香类物质竟然多达200到400余种。
其香气主要物质含有醇类、醛类、酮类、酸类、羧酸类、酯类、内酯类、酚类、杂氧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等。
那,影响茶叶里边的芳香类物质的种类、含量因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
1. 茶叶本身
茶树品种、叶子的老嫩、采摘的季节、种植的区域,或者是农业种植技术等,造就了不同的茶叶的鲜叶,也产生了不同的茶叶香型。
2. 茶叶的加工工艺
不同的茶叶的加工方法,会呈现出不同的香气类型。同等的茶青,茶叶加工工艺一些细微的改变(如摊放厚度、萎凋时长、杀青方式、揉捻温度、干燥方式等),由于其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等不同,会导致茶叶香气的构成部分、构成方式、或构成浓度都不同,香气的呈现方式也会大不一样。
我们要注意的是,如果制茶工艺技术纯熟,对茶鲜叶的理解也足够透彻,就算在鲜叶质量不是非常的高的情况下,也可以做出香气非常迷人的茶。但是,汤感就不一定了。
而恰好,很多的人会被茶叶的香气所迷惑,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制茶人会花时间和工夫在香气工艺上的原因。
因此,当我们闻到喜欢的茶香,最好的选择是将香气作为参考的一个因素,但并非最重要的因素,更不能代表茶叶品质的全部。
文末实用彩蛋
我们在喝茶的时候,会讨论到杯子是否会聚香的问题。
在大多数茶友的认知当中,有的杯子聚香,有的杯子不聚香。那么,哪些材质的杯子聚香?哪些杯形会聚香?
实际上,讨论茶杯聚香或者不聚香的问题,其实影响茶香散发的最主要的因素是热流失问题。
换句话说,由于茶杯的器型不一样、杯胎的厚度不一样、杯的质地不一样,因此会导致茶汤进入杯子后,热流失不同。
当我们把茶汤倒入两个不同杯子,由于喝到两杯茶汤的温度不一样,从而感知到汤感不一样。而在不同的温度下,我们闻到杯中的香气不一样,因此喝到的茶汤味道也会不一样。
另一方面,杯子的形状也会影响到茶汤对口腔的压强,从而影响口腔对茶汤的触感及质感,这就很需要很敏感的味觉来辨别了。
至于部分茶友提到的,不同釉水或材质的杯子,由于其内含物质可能会分解到茶汤中而对茶叶香气及味道产生影响,其实这种担忧大可不必。
因为,那么高的温度烧结出来的器皿,在短短的一瞬间并不会产生太多的物质溶解到茶汤中,影响茶汤的味道的可能性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