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几天里,和家人一起到庐陵老街去逛了一圈,古色古香的建筑,琳琅满目的商铺,还有各色美食小吃。
商业街和其他景点的没有多大区别,唯一印象深刻的是深藏其中的博物馆,里面收藏的都是一些平民百姓生活用品。看着那一件件既熟悉又亲切的物件,心里一阵激动。侄女们走马观花的掠过,只有我和母亲俩人在后面边看边感慨。
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个风车,还有底下装东西的箩筐。每年夏天收割的稻谷晒干后,就要在晒常用这个风车筛一遍。右手摇动铁手柄产生风,结实的稻谷从面前流进箩筐,灰尘和空稻壳从左边扇出来。
再进去就是这个独轮车。小时候没少坐过这个家伙,那时候外婆家出门经常用这个驮东西,孩子的我们就坐在两边,大人在后面推着走。晃晃悠悠晃晃悠悠地,一不小心没抓稳就会被晃下车摔地上。
还有这个木工的全套工具。叔叔是木匠,那时候没有现在的家具城可以买现成的,一般都是请木工师傅去订做。所以,经常可以看到叔叔背着这套工具去给人上门打家具。
转角看到了站栏,孩子多了没时间照顾,就让我们自己在里面玩四周再挂一些自制小玩具。反正孩子爬不出去,不用担心到处乱跑。只是可怜了孩子,不知人间烟火,经常可以看到里面的孩子高兴地玩着自己的屎尿,甚至还往嘴里塞。
这是家里自制的竹沙发,冬天垫上不要的衣服或者不要的棉衣裤保暖。夏天直接睡上面再凉快不过了,只是唯一的缺点就是用久了竹片间会有间隙,偶尔会夹到臀部的肌肉。
角落放着婴儿的睡床,蒲扇,木椅子,洗衣服用的木盆和搓衣板。木椅是每家待客必备单品,家家户户至少有十把以上,根据人体工程学设计,坐在上面即舒适又凉快。木盆除了洗衣服,还是女性们洗澡用品,那时候的女性,都是坐在木盆里洗浴。
这是石磨,逢年过节磨豆腐,平时用来磨一些谷类粗粮。使用的时候需要两个人配合,一人转动磨盘,一人坐在磨盘旁把磨盘上的东西往口子里扫,同时还要观察出口的情况。
再往里正中间位置放了一台打谷机,这个也是需要两人一起的工作。农忙时,割倒的稻谷都会堆积在一起,再两人脚踏踏板,一起用力踩动面前的滚轴,双手抓紧稻谷在滚轴上面转动,谷粒就会一颗颗脱下来,掉落后面的储存空间里。这样一天踩下来,两腿会像灌满铅一样拖不动。
这是马灯,出门基本靠提着这样的马灯。里面灌上煤油,打开就可以使用,既防风又节约能源。小时候出门,人手一个,只是照亮的范围有限,一般自己提灯很难看到路,所以才会有灯下黑的说法吧!
这个可了不起了,黑白电视机。那时候谁家有台14寸的黑白电视机的话绝对是土豪。一到天黑,全村人都会跑到你家挤满屋子看电视,这种场景在那时候的农村可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这是算盘,一般人都不会,只有算账的人才会使用,那时候算账全靠它了。一直觉得这东西太神奇了,至今不知道怎么使用,小时候喜欢当玩具一样拨弄着珠子玩,听着那一阵珠子乱响也是孩子时的一种乐趣。
越往深处走东西越多,文字有限,没办法一一记录下来。只是,看到这些东西,你是否也会和我一样感觉亲切,好像是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样,忍不住想伸出手去触摸?
那些承载我们童年记忆的东西慢慢地消失,家里早已经没有这些用品,好多甚至退出了历史舞台,想见一面只能去博物馆了。
怀旧,不是因为那个时候是那么美好,而是那个时候,你年轻的时候距离生活那么遥远,我们不可能每一步都那么完美。
就像我们逐渐流失的岁月,还有脸上的胶原蛋白,无一不在提醒着我们,你不再年轻!青春易逝,逝不可追,余生很短,要好好珍惜,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