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小丹听了丁元英的音响以后,升起了自己也想置办一套音响的念头。然后,就找到了叶晓明去看丁元英的音响。
结果叶晓明作为音响行业的专业人士,极其惊叹。赞叹丁是个玩家,不是一般人。
叶晓明是个极其聪明的人,仅仅是通过观摩和听丁的音响,就琢磨出了其音响背后的设计原理和思路。
也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同样都是音响界的发烧友,叶晓明这一帮人和丁元英差在哪里?
01人与人同样的爱好,怎么差别这么大呢?
叶晓明琢磨透原理以后,点评非常有意思:
这已经不仅仅是音箱和机器增加了一倍的问题了,已经超出了音响技术的范畴,是境界,是气度。
对于叶晓明来说,丁的这套音响对于他是开了天眼。
以前从来没想到还有这样玩法的音响,原本的认知还停留在音响器材更高级的材质的层面。
像叶晓明这么聪明的人,怎么就想不到呢?
自己原本的解释是,丁元英对于自己的爱好更加用心,格局更高,从而在音响上打造出了更好的解决方案,产生了更高的音质。
可能还有一种更好的解释,就是《后工业社会的来临》提出的五层消费阶梯概念。
第一层:生存层。
把至少一半以上的收入用于购买基本食物,比如大米。这个是用恩格尔定律来进行统计。描绘了购买力随着收入上升、以基本必需品为起点的变化。
第二层:需要层。
指适用于所有人的生理性需要,更高阶的食物(比如肉、蛋、奶)、衣服、住所,不过依然处于最简陋的水平。
这一层可以跟之前文章中提到的公平第三层(得寸进尺,忍无可忍)类似。让基本盘人口消费水平维持在第三层(得寸进尺,忍无可忍)和第二层(能接受利益受损,但是把事情做了),匹配救世主文化,维持整个体系的稳定性。以此形成反复的循环。
第三层:心理层。
开始追求更好和更高品质的物质水平。在这个层面上才开始出现商品的品牌概念。人群开始基于自己的消费品味和消费爱好不同,开始分群。
第四层:结余层。
这时候可以有更多的余钱,进行旅游、珠宝、爱好、娱乐(更高支出的娱乐)。
这一层就是芮小丹升起了买音响的念头后,自己告诉自己的一句话:
她知道,当一个人决定购买一套音响的时候,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就是一种标志了,首先标志着生存能力,其次标志着生活品位。毕竟,这是文化消费而不是生存的必须。
音响的支出已经不是简单的物质需求的满足,而是更高阶的精神上的享受。
毕竟,听个响声的便宜音响有很多(依然属于第三层的消费理念),但是这时候芮小丹开始追求的是丁音响里所散发出来的能扣人心弦的音质。
第五层:奢侈品层。
奢侈品层的意义就是用来区隔阶级的。
奢侈品跟产品质量、材质关系不大,当然肯定也是最顶级。其最核心还是能否代表人类社会的顶层精英。如果这种符号被稀释,有越来越多原本不属于这个阶级的人开始购买这个品牌。那么就需要再创造出新的品牌,哪怕产品一模一样,就是换个颜色,价格也必须要增加个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区隔的需要。
不过,这五层的定义不是固定的,会随着社会变化再次重新界定各层的标准。
为了让叶晓明能接触到像丁元英这样的人。在丁的人物设计上,其极其反常规。
反常的地方就在于丁的经济实力和品味都到了第四层,甚至按照原有路径继续发展,第五层也不是不可能。但是丁的思想追求却让其把自己消费水平压制到了普通人的层次(为了符合逻辑,设计成意外)。
只是这套属于至少第四层级才能消费的起的音响,暴露了丁的本来实力而已。
所以,叶晓明和丁元英同为音响发烧友他们的区别在哪里呢?
叶晓明的消费层次还在第三层,连世界上音响最好的配件都没消费过,其逻辑和思路还在沿着这个消费路径爬升。
丁作为消费层次在第四层,也许还能很快跃迁到第五层的人,已经享受过世界上最好的音响配件,在音响上的再一步跃迁,就需要自己突破。就是用其强大的思维能力,突破了原有音响的设计结构,创新性的打造出了2台前级和4台后级推动模式。就像是叶晓明说的,当时这些音响设计大厂,都还没有这种思路。也引起了叶晓明的惊叹,这种设计是境界和气度。
丁对于叶来说,在音响的层面上至少拉他两个量级,一个量级是当前世界下能配置出来的最好音响,另外一个量级是超越目前音响界水平的设计音响。而且这里最厉害的是结构性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优化方案,如果细分的话这又是两个级别。
用流行的话来说,起码在音响这件事上,丁对于这帮发烧友来说,是降维打击一般的存在,是一颗水滴消灭整个人类舰队带来的震撼。
02 如何实现类似丁元英的这种爱好跃迁?
《遥远救世主》整个商业成功的关键,就是丁的这套音响的设计理念。由于其超前时代的设计理念,本来就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
不过丁设计这个音响,就是他的一个人爱好而已。让设备能够匹配上他的品味而已。
这里就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爱好是不是只能走消费升级一条路?
从社会群体的消费理念来说是这样,但是从产品的演化路径来说不一定。这也是为什么王庙村只生产音响就能攻击到乐圣的原因。
对于消费者来说,肯定是同等成本付出,音质更好的获胜。而丁的设计方案,就可以实现这个目的。因为这个结构创新产生的结果就是,用看似普通的音响材质,用更低的价格,就可以获得远远超过市场旗舰水平的音质。虽然跟丁元英这套最顶级的音响比起来差一点,但是在市场上依然有极其强大的竞争力。
剩下的问题就是该如何做到像丁元英一样呢?
当然更底层的解决方案,就是按照技术的进化路线去研究和学习,才能找到通用型方案。这个就比较复杂。
这里主要是强调一种意识,就是爱好有两种,一种是被动型,一种是主动型。
第一种被动型:
是指只有输入,没有输出。甚至没有思考。
比如,刷刷抖音,看看电影,电视剧。
比如,叶晓明等发烧友对于音响的爱好也类似,相关的概念都非常熟,但实际上整个消费还停留在被动的层面。就是攒钱买更好的设备。
第二种主动型:
是指不止有输入,还有输出,迭代。
这种爱好,就是自己动手就做,去尝试,在整个过程中反复理解和不断尝试,创造出更多的新意出来。会大量的调用到一个人的思考能力。
很多主动技能的提升都有类似的特点,整个技能水平是不断进阶的。
[图片上传失败...(image-cee98-1557759996150)]
电影《十月的天空》就描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小男孩,原本的路径应该成为一名煤炭矿井工人,结果有一天他看到了天空中的火箭发射,然后就下决心自己要造火箭。然后基于这个爱好,不断找来研究火箭的书,造简易的小火箭。中间过程中有大量的失败,但是依然不放弃,改进燃料,改进点火机制等等。最终,其成长为一名NASA的宇航技术师。
总结:
每个人的默认爱好逻辑,就是消费的演进逻辑。很多时候意识不到,想不到,真的就是整个经济水平没有到,限制了对于世界的认知。
俗语经常讲,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就是希望能打破这个路径,实现思维和品味上的跃迁。
只是这个又跟家庭、学校教育,以及机缘有关。
就跟叶晓明一样,在一个小城市里,接触到的音响圈子就那么些人,他自己掰着指头都能数出来,谁有什么水平的设备,他都门清。所以,芮小丹找到他的时候,他信誓旦旦自己的音响就是这个小城市的最高水平了。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但前提是起码能看到,能接触到,才能理解。
如何能打破这种路径,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其中最重要的方法,就是从被动爱好转化成主动爱好。
从只有输入,没有输出,变成不仅有输入,而且有大量的输出。当然输出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种,文章、火箭模型、技能比赛等等。只要有输出就会激发大量的思考,从而产生的观点,触发更多的创新。而如果这种创新对于他人也有价值,那就有了商业价值。
世上最美妙的事,莫过于,愉悦自己,顺便满足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