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土
一个演员的演技,是他专业化的匹配。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演员没有演技,却能够出演许多的影视作品。一个演员的修养,是由内到外的体现。而不是凭借华丽的皮囊,演绎空洞的心。
最近票房火爆的电影持续发酵,我没有去看。于是我找来了老电影,看看三十年前的演员如何演戏。每个时代,都会制造出优秀的电影。我们能够看到的好电影,在电影院太难。一片喧嚣中,很难有人用心演戏。
小品《主角与配角》中,配角在陈佩斯的演绎下,活脱出一个配角试图调换成主角的形象。因为对曲艺的关注,我开始反复回放过去的小品。改变了对于演员陈佩斯的认识,他的确是有实力的演员。以往我忽略了他的演绎细节,再回看,发现了演技。
早期喜剧电影演员中,陈佩斯是不能忽视的。就如无厘头电影,周星驰是不得不提的。每个人的演绎方式不同,所呈现的效果不同。都使人发笑,却不同于日常的调侃玩笑。
一部老电影,可以回溯过去。一场成功的演绎,可以生动的再现那些我们可以想到却看不见的过去。我特别在意演员的演技,他能够影响电影的成功。而故事,又是电影的内核。
在《瞧这一家子》中,陈佩斯所扮演的儿子,和刘晓庆扮演的新华书店售货员最使人印象深刻。当然,饰演父亲的陈强,形象地塑造了一个国有工厂的领导干部。虽守旧,但内心还是希望能够去除迂腐,最终化解矛盾。八十年代末,意识形态问题依然会成为电影的基调。
此片的主旋律色彩很浓,但不至于过分渲染。作为一部喜剧片,在情节处理上,表现得合情合理。有时,回头看当年,会发现不少的佳作。因为年代,必然会有时代的烙印。我们看到的历史,充满着诸多想象。到底如何得知真相,都在生活里。
文艺作品能够呈现的东西很多,比如我们学历史,最终不是从历史书上获悉。很有可能通过一部不知名的小说,或是一部生活化的电影。当然,我们能够看到的毕竟有限。并非都需要解读,只是我们在回想时会有一些情景融入了生活。
解读电影,会有太多的角度。同一个人都有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得到不同的感受。众说纷纭,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一部《红楼梦》养活了几代人,依然在滋养着它的解读者。电影也一样,多年后再看,又能发现不同。
并非看每部电影都去解读它,只是凭着兴趣,有时也会不作任何评价。毕竟我没有花费大量精力做影评,也许以后会。老电影中,虽然服装道具场景充满着年代感,台词和表演方式也显得过于老套。但那个年代,那是时尚。
那个时候的陈佩斯一脸稚嫩,刘晓庆正值芳华。不难看出,当年《大众电影》杂志封面上风华绝代的女郎果然是她。首届央视春晚唯一的女主持人会选择当年最红火的电影演员,正是属于她的春天。
北京的天空,在老电影中好蓝,天空还飘着白色的云。八十年代末,我还未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