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他已。
这是颜回对孔子崇敬的评论。
“仰之弥高”,就是抬头一看,越看越高,太崇高了、没有止境的意思。“钻之弥坚”,是赞叹孔子人格与学问造就的深厚,越钻研越厚实。“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看见他在前面,追过去却追不到,他突然又到了后面。这四句话连起来,实际上是说孔子这人“捉摸不透”。他的学问到底有多深,人格到底多么崇高,无法估计,所以用这四句话的文学境界来形容,益见孔子的伟大。
下面跟着说孔子教育人的态度:“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循循”是跟着走的意思。“循循然善诱人”,是说教育人是要靠诱导的,说穿了就是“骗人”而已,善意的“骗”。好像小孩子玩火柴,这是多危险的事,你如说不准玩,他非玩不可,就要赶快拿另外一件玩具骗他,要诱导他,使他觉得别的玩具更好玩,把火柴丢了,来拿其他的玩具。这就是“循循善诱”,这就是教育。
教育如此,推而广之,当领导的也应该如此。就是要循着他的意志,循着他的个性,循着他的道理,把他带上正道。孔子教育是依受教者的思想、品格而施教,不勉强人,不压制人,不挡住人,把门打开给他看,诱导他自己进去。
但用什么方法诱导他呢?”博我以文,约我以礼“。用丰富的知识,使我渊博。但是也不是知识渊博就可以了,还要”约我以礼“,用礼仪来涵养和约束。现代教育在“博我以文”方面自不必说,有了很大进步,但是缺乏了”约我以礼“的涵养。
第三点他说自己受孔子教育,大有”欲罢不能“之感,他说有时候自己想想算了,不再研究了,可是却像谈恋爱一样,藕断丝连,总割舍不了。“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颜回说他自己,尽所有的才能、力量跟他学,然后感觉到很不错、很成功,好像自己建立了一个体系,自己已觉得“卓尔”站起来了,可以不靠孔子,不依赖老师了,结果冷静下来一反省,还是不行。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虽然跟着他的道路走,跟着他的精神那么做,但茫无头绪,不晓得怎么走,简直一点苗头都找不到。
这就是颜回所描写的孔子。
禅宗百丈大师说:“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于师,方堪传授。”说够得上作禅宗大师的徒弟,要有一个条件,就是要比老师还要高明。他说如果学生的学问见解和老师一样,已经是矮了半截了。因为老师已经走了几十年了,这个学生不能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程度,一直在后面跟着老师走。教育的目的是希望后一代比前一代好,要年轻一代的学问见解,超过教师,才可以作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