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周更小小大铺的时候,素材来源一般是这一周让我有触动的事情,
自己或者周围人发生的事情,看到的书,受启发的文章等等,
现在日更,素材确实少了,加上既往没有储备素材的意识,多多少少有些吃力。
怎么办呢?
现在开始储备素材呗,只有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你才能到达你想要的样子。
1.写作素材哪里找?
写作的素材可以分为两个渠道,内部渠道和外部渠道。
内部渠道是指你的个人经历或你身边朋友的故事,
因为这些事情你很熟悉,其中的情绪很饱满,用起来会比较得心应手。
内部如果没有合适的故事素材呢,那就往外找,
微博:适合找关于热点、公众人物、各种段子和金句素材
微信公众号:适合找一些深度、优质文章
知乎体系:知乎有各种主题,每个主题下都有大V精选回答,这些回答往往深度高,内容广,干货多。
百度体系:最广大的搜索方式
垂直网站:聚焦于某个行业主题最适合的地方
书和课程:效率高,素材内容高,权威性也相对高一些
互联网时代,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找不到的。
互联网给你提供了平台,就像大地给农民提供了土壤,但是能不能找出好东西还得看自己。
在搜索资料时,一定要耐心,
20分钟找到的东西和别人3个小时找到的东西,质量肯定是不一样的,
虽说我们要提高效率,避免无用劳动,
但是世界的客观规律告诉我们,你把时间花在哪里,时间是看的见的。
搜索资料时,要多维度去寻找,寻找一切你觉得能用的上的东西,
并且文字、图片、视频....各种形式的内容最好都要有。
2. 日常素材如何积累?
我研究了很多方法,看了很多大佬推荐,
现在我觉得,积累就靠两件事,
多看,多写。
多看,看书、看公众号、看微博....互联网上所有的东西都是素材的来源,要多看,并且要把好的东西收起来。
看不是目的,以后能用上才是目的,
所以好的东西一定要收起来,这个方式、形式无所谓,只要你能把“好的东西”收起来就行。
多写,看书时、聊天时我们脑子里会产生很多小想法,要及时记录下这些小想法,这些一闪而过的东西,就是我们俗称的“灵感”。
我看《卡片阅读笔记法》这本书时,第一章我看了快2天,写了很多小笔记,
好处是我记下了很多小想法,但是坏处是注意力被多次打散,
后来我改进了方法,
读第二章的时候,我先大致浏览一遍内容,再仔细去读,边看边记录,
但是效率不高,这个方法我还在摸索中。
综上,写作是大量的输出,需要依靠大量的输入,素材的寻找分为两个渠道内部和外部渠道,只有花时间和精力耐心去寻找好素材,你才有可能写出好东西,日常生活也是积累素材很好的机会,积累素材要多看、多写,收集好的东西,记录自己的小灵感,在不断尝试改进的过程中摸索出最适合自己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