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睡前就看到这三个字体:范雨素
作为一个码字的人,已经司空见惯谁谁写文章红了!
今早起床认真看了一下她的那篇小传;
“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我是范雨素》。
千千万万的网友感动不已,而他们感动的是什么?
感动的不是范雨素,而是这一生未完待续的人生体验。
——膜小欣
我作为一个来自粤西农村的90后,对于农村的封建,所谓习俗,所谓男女,早已看过也恨过。
但我是比较幸运的,不知道是从书里还是电视里我知道:知识能改变命运,所以我很努力念书。
每天起早摸黑地刻苦学习,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差点就悬梁刺股了,但这种书呆子呆头呆脑地学习,成绩又不是很好的知识分子,是会被人看不起的。
范雨素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因为喜欢看书,不光看知青文学,还看《鲁宾逊漂流记》、《神秘岛》、《孤星血泪》、《雾都孤儿》、《在人间》、《雷锋叔叔的故事》、《欧阳海之歌》、《金光大道》。通过看小说,她对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了如指掌。只要报一个地名出来,她就知道在世界上哪个大洲。说一条河流出来,她还能知道它流向地球上的哪一个大洋。
她不止看书,在书中的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不痛不痒。
12岁的她,“赤脚走天涯”她是这样说自己的:
我十二岁了,我膨胀得要炸裂了。
我在屋里有空白的纸上,都写上了“赤脚走天涯”。在十二岁那年的暑假,我不辞而别,南下去看大世界了。
选择南下,是因为我在1982年的一本杂志上,看见一个故事。北京有一个善人,专门收养流浪儿。她在冬天收养了一个流浪儿,那个孩子冬天睡在水泥管道里,把腿冻坏,截肢了。我对这个故事印象深刻,知道如果去北京流浪,会把腿冻没了。
我按照知青小说教我的七十二道伎俩,逃票去了海南岛。那里一年四季,鲜花盛开。马路上有木瓜树、椰子树。躺在树下面,可以吃木瓜,喝椰汁。我吃水果吃腻了,就上垃圾桶里找吃的。小说里的主人公都是这样生活的。
头发很短,脏兮兮没洗脸的我,看着像一个没人理睬的流浪男孩。人贩子辨认不出我的性别,也没盯上我。
可这种日子会过腻的。没有学校读书,没有小说看,也没有母亲。我在海南岛上浪荡了三个月,决定打道回府。一路逃票,回到了家乡,回到了母亲身旁。
一回到家,只有母亲还用慈祥的眼神爱着我,父亲和大哥哥对我恨之入骨,说我丢了他们的人。村里,年长的族兄找到了母亲,说我丢了整个范家的脸面,让母亲把我打一顿,赶出去。
这时候,十二岁的我清醒过来。在我们襄阳农村,儿娃子(男孩)离家出走几天,再回来,是稀松平常的事。而一个娘娃子(女孩)只要离家出走,就相当于古典小说的私奔罪。在我们村里,从来没有女孩这么做,我离家出走,成了德有伤、贻亲羞的人。
我没脸见人,也没脸上学了。
最关键的是,我也没勇气流浪了。怎么活下去?活下去是硬道理。
她生活的大环境就是如此:大环境不能宽容一个离家出走的小女孩,如果大环境不嘲笑一个曾经离家出走的小女孩,我就会继续上学,有可能读大学,更多可能是考不上,是存在两种可能。但是由于大环境,就没有两种可能,我只有一条路,就是被动地被推向社会。现在农村的社会环境也是这样。
多少少男少女年少时曾为自己许下多少未完成的承诺消失于中晚年的生活无奈中,而12岁的范雨素用行动去体验自己想要的生活,用脚去丈量了自己的“梦想”。
虽然后来归来后在村子里没法过了——我们说痛恨这个封建的社会,已是不必有的说辞。
但我们去假设没有这样的体验,没有这样的大环境,还会有现在感动你我的范雨素?
或许的或许没有或许。
大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成长甚至人生,尽管经历过拥有2毛钱就会欢呼雀跃,拥有1.0元不惜冒着雨徒步6公里只为买一个可爱的发夹的我成长为即将毕业的一名普通本科生,感恩于这个和平的国度,让我能得到较好的教育,感谢自己所体验过并坚强地努力过的才能安心于此,做着这份工作为自己的人生打开更多明亮的道路。
成功来自于经验,而经验来自失败,你的成长所经历的甜酸苦辣都将写进你的人生小传中。
范雨素感动中国,但这样的生活我们过不起。
如何认识自己是每个时代人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也只有体验能让每个时代的人们重新去认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