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述职有感
写点个人想法,算是日记,不发公号。
年终述职时间到。
我不再代表整个部门,所以比去年轻松不少,因为我的述职结果不会影响整个部门的奖金系数。
作为部门副职,工作范围缩小,述职时间也比正职要短,加上未结束的项目不能展开细说,所以我的汇报内容也极为精炼。我甚至没有提前预演,不像去年,PPT要素材丰富,讲稿要字斟句酌,述职前还要反复演练调整时间和表达;述职当天,精准卡点到倒计时数秒结束;对考核结果抱着势拿第一的心态,并且,最终也确实拿到了。
这次,因为岗位调整,预期今年也不可能拿到第一,所以写完述职报告,简单做完PPT,讲稿缩减字数到1500以内,就这么上场了。
以为自己都降低预期了、完全不会紧张,结果却还是很紧张,再加上会议室人多闷热——旁边也有同事拿起纸片扇风,等待述职前,我脸颊都烧红了,心率也有点高。
述职那5分钟,在紧张中顺利完成,且注意到强调的节奏,结尾提前11秒结束。下来之后核对讲稿,主要点我都讲到了,但末了总结拔高的字句没提,当时只想谢谢了事。
可能,我在理智上放弃了对结果的期待,但在感性上,好胜心、求表扬、求先进的本能没有放弃。上次过度准备,让我达到完全不紧张、100%发挥的状态;这次的草草准备,以及没有放弃的那股劲儿,让我矛盾而紧张。
述职完,也做完自我觉察,可以完全放松地以旁观者的心态看他人了。大家述职报告的颗粒度、美观度、演讲风格都不一样。
听着听着,我好奇,领导们要如何客观公正地打分呢?尤其是对于自己不分管、不熟悉的职能部门。光看这么几分钟的PPT,听完一堆貌似是数字加干货的演示,就可以判断吗?
比如某人,如果他不是在口头叙述时每页都加一句,协助部门领导完成ABC等任务,光看PPT,那叫一个丰富饱满。事实上,真正主导完成该任务的人,只是简明扼要列了几行小标题。不明真相的人听起来,到底难度、工作量体现在谁那儿?如果判断错了,对真正归功者公平吗?
比如感恩。同样是年中交接调整,有些部门对上一任部门领导的付出在述职中表示感谢,有些则只字未提,听下来似乎全是自己的业绩。我在想,感恩与否,可能既跟感谢的人有关,又跟被感谢的人,是提拔还是降级有关?
比如行政岗,林林总总列举各大大小小事务,譬如全年接待总计多少人次——这个数字有什么意义呢?
比如加班。我不反对加班,必要时自己也加,需要时也安排同事加班;我也不反对晒加班,因为也曾亲身体会,加班到那么晚还打不到车的郁闷,心想发个朋友圈让领导知道。但是,当述职时一个两个都提到,多少周无休地加班,三个月只休3天……我很担忧这会形成一种导向,就是只有加班的部门、加班的人,才是考核优秀,才是绩效领先,才能奖金多多。这种导向,很容易把本该考核相关任务完成情况,变成考核加班的表演功力,考核待在公司不走的时长。
世界上没有绝对公平的绩效考核。我可能也要相信领导们的水平。最重要的是,不需要为影响圈以外的事操心。
圣诞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