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铿,锵,铿,锵,铿,锵铿锵……”熊熊烈火燃烧,一群忙碌的宽背身影之下,12岁的于谦问其中一个鬓发已白的老伯。
“伯伯,你们在干什么呢?”火星跳动了一下,飘出了灰白色的尘。
“啰,烧石灰,那边就是。”白发老伯向左边努了一下嘴巴,那有一堆灰白色和白色相间的石灰堆。
“烧这有什么用啊?”
“这是一种药,可以解读止血……”老伯耐心地解释。
于谦盯着那堆灰白的石灰,又瞅了瞅老伯放入火堆中的石灰石,心里想着,以后也要做一个纯洁清白,为国效力的有价值的人。
本来就刻苦地他,回来以后立即把偶像文天祥的像放在读书的桌边,让自己时刻谨记做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价值的人。
“偶像啊偶像,我希望做得比您还要好,南宋有难时,您没能保住南宋,如果有一天明朝倾颓,我势必要力挽狂澜!”
永乐19年(1421年),于谦考取了进士,5年后,以御史的身份跟明宣宗平定了汉王朱高煦之乱,对于战争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现在我做了巡按江西,正是可以实现自己目标的时候,我要做一番有价值的事情。”于谦暗下决心,却不知,他的灾祸快眼来临。
当时京城有个权臣叫王振,外省上京的许多官员都要给他送上厚礼,唯独于谦没有送。
于是他刚到京城,就被王振指使亲信安了不满皇帝的罪名,下了牢狱,还被判了死刑。
幽暗的地牢中,于谦披头散发地端坐地上,这时候因为许多百姓甚至藩王都在为于谦求情,王振为了顺坡下驴,让亲信来找于谦。
“嗯嗯,于谦,你这贱命还真硬,告诉你个好消息,两省许多老百姓为你求情,王司礼见你的确人才难得,准备放你一马,出去后知道应该怎么做吧。”来人装腔作调地说。
于谦没有讲话,他想起了小时候地石灰。
虽然他很想严厉指责王振,破口大骂眼前这个为虎作伥的小人……
但这个时候,不能做蚍蜉撼树的事情,自己还要做一番更有价值的事情,必须抗住这股烈火。
他仰头往向亮着光的窗外,仿佛那是一座火炉,里面还烧着石灰呢……
“哼,不知好歹,那你就待着这,准备被砍头吧!”那人狠狠地挥了挥衣袖,斜视了于谦一眼,离开了地牢……
在两省百姓的声援下和官吏们甚至藩王的力请下,于谦官复原职。这次波折,更加坚定了他要为人民,为国家做更有价值的事情。
正统十四年(1449)六月,明英宗听从王振的怂恿,率兵亲征,却也因为王振的独断专行,使二十万明军被五万瓦剌大军击杀得死伤过半,明英宗被擒,王振本人被杀。
瓦剌也先一路势如破竹,到了北京城下,高喊送回明英宗,让城内的官员出门迎接。
这个时候许多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有些人想着这时候出去迎接,一定会沦为阶下囚,有些人想着应该往南暂避,保存实力,也有些人认为知道此时应该另立皇帝,稳定军心,但却不敢说出来……
于谦看着乱成一锅粥的朝堂,在群臣的中央,他又看见了火炉,仿佛耳边的唇枪舌剑就是熊熊烈火,这里每个人的私心他都看得一清二楚。
他也知道现在最大的烈火,是他自己的多虑和懦弱。
“我认为应该固守北京,北京是皇城,是明朝根本,只要北京不破,天下就认为明朝就还在,如果我们往南迁移,北京被也先占领,天下勤王的部队就会闻风而回,天下就有可能分裂。”于谦疾步走向群臣中央,猛地扎向火炉。
群臣们的唇枪舌剑,就如烈火烧着于谦,我无所畏惧,来吧,只有经过烈火淬炼,我才能做成更有价值的事情。
北京守下来了,但于谦也做了致命的事情。
日前,北京城下,也先开口了。
“于谦,我带着明英宗回来了,现在打开车城门,还有讲和的余地。”明英宗灰头土脸地在一边,眼睛透着希望地望着于谦。
于谦望着城下密密麻麻的瓦拉大军,还要明英宗在下面望着他,身后的大军和众多的官员们也盯着他。
真难受呀,像一个火炉,于谦却往前踏了一步。
“也先,我大明王朝不是你能够染指的,现在代王在城中日日思念明宗,但是我告诉他,社稷为重君为轻,北京城上下誓死捍卫我大明。”于谦当着明英宗的面,在城上大喊……
这回,明英宗复位。于谦也被仇敌趁机诬陷,被判死刑。
临死之前,于谦又想起了火炉里的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于谦死了,在天堂,他遇见了文天祥,对他说:
偶像呀,我保住明朝了,但我不知道这样是否有价值呀……
文天祥语重心长的对他说:
尽管做你想做的,其他的就由后人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