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昨天有一个讨论非常热烈的话题,叫:《大学录取通知书被父母撕了,我该怎么办?》,目前此话题仍然在发酵中,网友们的关注热度也在直线上升中。
(图片来源:知乎)
由题主的描述,可以看出:
1、题主的家庭有两个孩子,一个是女生,即题主本人,一个是男生,即题主的弟弟;
2、题主的父母重男轻女思想极其严重;
3、基于1和2可得出题主在这个原生家庭里感受不到父母的爱。
而这一推测更是在主题后面的自述中,又获得了进一步的证明,如下图所示:
(图片来源:知乎)
从以上题主本人的描述来看,题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高中毕业),不论是在品行上,还是在思想上都没有受到父母的侵害,算是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了。
看到这里,我不禁感叹,真的非常同情这位女题主。同样的年龄,别人家的孩子已经在父母的簇拥中,走进校园,迎接人生新篇章了,但是,她却还要独自一人孤独地承受着,原本不属于她这个年龄阶段承受的事。
接下来的一位知乎答友的回复,我本人表示很认同,如下图:
(图片来源:知乎)
我相信在中国的农村,哪怕是城市(城镇)中,这样重男轻女的场景,时刻都在上演着。前段时间的热播剧《都挺好》,以及本话题的题主(城镇人)讲述的不正是城镇里父母重男轻女的例子吗?
当我们身为父母的人,或是,准父母的人,又或是未来终究有天要成为父母的人,都在讨论、关注原生家庭对孩子的成长影响,非常重要的时候;
都觉得原生家庭成长的孩子,比重组家庭,或是单亲家庭成长的孩子,更具有全面的、成熟的发展心智时,殊不知并非所有的原生家庭都是好的。
重男轻女这一项,对原生家庭的孩子成长伤害太大了。如果,是养父母,那么在孩子的内心中,或许,还有亲生父母可以期许,但是,自己的亲生父母却如此对待自己,怎能不在孩子的心灵上留下永久的、悲伤的烙印呢!
在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通常心理上都会有一定问题,而这些问题通常在以后的生活中,都会给孩子们带来无尽的困扰。比如:性格孤僻,难与人沟通;或是,难以信任他人;又或是极度缺乏安全感等等。
由于自己就是出身于城镇农村,生长在城镇农村,所以,当看到题主的述说之后,非常相信城镇、农村的重男轻女思想的存在以及危害。我身边就有不少重男轻女的人员,不论是亲戚还是朋友,有的为了生个男孩子,让老婆打掉好几胎的都有。
这种思想需要靠教育来解决,并且,是长期的教育,而且要随着几代人的努力方可解决。因为,只有让“老一辈”的重男轻女者慢慢逝去,接受新思想的年轻一代人,慢慢更替,方可完成全局的扭转。
如果,你也曾经受到过父母重男轻女的伤害,那么,在劝你一定要善良的同时,更要劝你放下你对于父母的期许,不论那份期许,你是多么的渴望得到,因为,你不放下,就走不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而这条路才是真正属于你自己的路,你会走的很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