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键词:智慧 决策
概念:所罗门悖论。
所罗门悖论指的是一个人 理论水平高,但实践水平不见得多厉害。
比如所罗门,谁找他求建议他都能给出高水平的建议,大家听他的建议往往结果都很好。无疑所罗门是很“智慧”的,但是他自己的一生里,每逢做决策却总是做出愚蠢的选择。
案例: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一辈子都在研究如何做出更优质的决策。但他自己并不别别人拥有更高的决策水平(丹尼尔卡尼曼著有《思考、快与慢》,中信翻译太烂,原文较适合阅读)
智慧和高智商是不一样的:高智商的人,无论使用什么工具都表现出很高的水平。而智慧的人,可能往往在某个层面很智慧,其他领域就一般甚至不如他人。
一个人谈起生意头头是道,但和同事关系可能处不好。一个人工作能力很强,在公司领导下属特别厉害,但家里可能团乱。一个人私下场合可能很靠谱,但发微博的时候却会胡说八道……
概念:智慧。
什么是智慧,智慧就是明智的“推理”(wise reasoning)。这种做出明智选择的能力不是知识、不是智商、也不是情商。它包括:
1】知识上的谦逊
2】超越自我(能从别人的角度,大局角度想问题。所谓旁观者清。)
3】善于达成妥协(考虑更高格局下的大利益,不仅仅是一己私利)
智慧和一个人的受教育水平关系不大,和数学好不好,聪明不聪明也关系不大,甚至很难通过研究和学习来学会(比如一辈子研究决策却不一定会决策)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提高智慧水平,打破所罗门悖论?
文章指出一个方法:跳出自我视角,以置身事外的方式来处理问题。
具体操作上有3种途径:
1】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想象成是别人身上的事,自己只是为别人提供建议,或者以局外人的身份去思考和给予帮助。(B选项)
2】把眼前的事想象成发生在1年前的,制造时间上的距离。(10/10/10法则)
3】把自己想象成是一个老师,要把这件事上打交道的对象想象成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
link资料:
切换视角这个方式,我曾经在阅读日课《B选项》的时候有看见类似的内容。不过我今天回头找却又找不到了。不确定是哪一段话让我联系到了。但既然已经回顾了,就多少把我看见的知识再在这里表述一次 :
B选项是Facebook的桑德伯格失去丈夫后著作的一本书。主要内容讲述了当生活打击了你以后,你应该如何应对。
○ 当有人经历痛苦,身边的人往往不知道该不该提这个话题。怕刺激当事人。所以可能会选择当做什么都不知道然后就和平常一样嬉笑怒骂。但这是“房间里的大象”,事实证明,最好还是说出来。分享悲伤可以减轻悲伤,被提及悲伤也好过假装一切如常。
○ 当朋友经历人生重大痛苦的时候,你可以对他说:你经历的一切我都知道。如果有什么我能帮忙的,我随时都在。重要的是,你提供了一个选择。他可能不会真的联系你帮忙,但有一个随时能帮助自己的朋友会让他觉得有信心。
○ 有一个理论叫“创伤后成长”,意思是遇到挫折后会有一个成长的窗口期,期间会有几个层面的成长机会。只要你把最痛苦的时候熬过去了,这些都会成为你成长的滋养。相对的另外一个理论叫“创伤前成长”,就是没有经历创伤也能成长。
○ 自我怜悯:像怜悯一个朋友一样的怜悯自己。很多创伤当事人会自责和愧疚,攻击和否定自己。但如果能跳出自己的角色,假装自己是一个自己的朋友。就不会攻击自己了。这样对愈合有好处。
时间距离感是一个很好用的方法,在做决策层面上尤其好用。10/10/10法则是用来克服短期情绪的(比如突然很想吃零食或者突然很想上淘宝买买买)方法是,做决策前,思考一下这么做以后10分钟后会如何看待这个决定,10个月后会如何看点,10年后会如何看待。再根据结果衡量是否有必要执行这个决定。
案例:安妮是否要和卡尔告白?
如果告白,10分钟后会如何看待:会很紧张,但是会很自豪自己表达出来了。
10个月后如何看待:就算被拒绝了也不后悔。
10年后如何看待:这次表白根本不是个事。我可能早就忘了,也忘记了卡尔。也可能已经和卡尔一起生活,也可能是和别人。
综上:告白。
我自己曾经有一段时间为焦虑诱发的买买买而痛苦。
于是我在本子上画了一个格子,记录我想买一个东西的时候,我购买的动机,期望它达到的效果。到手以后什么心情,达成效果了吗?10天后什么心情,达成效果了吗?3个月后什么心情,达成效果了吗?
那个时候只是如实记录,已经能够比较理性的对抗买买买的焦虑了。
如果能够反过来,在写表格的时候就预测一下未来的感受,可能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