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突然有一个想法,其实也不算突然产生的,而是一直就存在,只是今天跟朋友的聊天当中更加确定了:如果有可能,尽量让孩子保持优良的成绩,因为这会成为一种习惯;不要频繁地将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传递给孩子,因为那也是检验孩子能力的方法之一。
跟另外一个朋友聊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也深以为然,并且表示:只要你清楚应试教育不是学习的全部,让孩子也清楚这不是全部就好了。说得更直白一点,连一个优良的成绩都保持不了,还能干啥?当然这个优良的成绩不等于靠前的名次,而是对所学知识的一个不错的掌握,某种程度上是学习能力和毅力的一种体现。
这让我想起自己一直以来会跟孩子说的话:咱们需要学习的东西绝不仅仅是学校那一部分,你也有能力学习更多,但大前提是先能对付学校的学习,那是对你能力的重要检验。赶紧搞定它,咱们要去体验更有趣更好玩的领域。
回到这个话题的起因上来,一位认识多年的湖南网友,英语与理科高手,但今年读初二的儿子除了英语之外,数理化和语文都不行。数学找了老师一对一辅导,130分的试卷,只能考到90分左右。
但现在的共识却是,英语和计算机仅仅是个工具,未来社会,这两样工具就和农业时代的农具一样,未能掌握的话就不会有好收成,效率极其低下。
跟这位湖南网友聊到这个话题的起因是他希望我女儿指点一下他儿子的英语写作,虽然他自己也是英语高手(听英语新闻毫无障碍),但总觉得孩子的水平依然停留在两年前,没有什么进步。我直言不讳地告诉他,根本不必担心孩子的英语,重要的是其他科目……至于文章开头的那段话,我始终没好意思说出口,觉得这样做会比较伤人。
虽然我女儿的数理化也学的不咋地,但也没有拖后腿,始终保持在中等偏上的水平。所以我想,保持优秀应该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无论在哪个学习领域。
朋友进一步阐述关于数理化的学习,以及将来其他任何领域的学习,其实就两步:第一步,先把问题搞清楚,第二步,这个问题是怎么处理的;而其中第一步要花大约三分之二的精力。这也是他从自己现在的一个部下身上学到的东西。
那个湖南网友的孩子,大概除了英语之外,其他领域的学习已经丧失大部分信心了,这才是最要命的,因为基本没有什么成功的经历作为成就感来支撑他的信心。不管是学校的成绩还是学习乐器,参加竞赛等项目,都是构成孩子自信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朋友说,这种情况下,如果是他,会选择休学一年,然后进行干预,重现补救式学习,逐渐树立孩子的信心,学习效能感的获取很重要。
我相到自己的孩子,直到现在,每取得一项成绩,都要赶紧告诉我,得瑟一下,人家很多时候都觉得自己超厉害的呢!哈哈。我并没有因此取笑她,而是觉得有趣又有必要。因为,得瑟也是效能感得到满足的一种表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