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微信各大公众号流出 万维钢老师对王东岳老师递弱代偿的争论,还有很多KOL的评论等等,例如汤质:全错的王东岳,大错的万维钢
他们两位都是我非常尊敬的老师,从他们那里我学到许多知识,当两位老师的观点想左时,如何做出判断孰对孰错?如何选择性的有效的做出判断,并从中筛选出自己需要的知识,这是我从这个事件中产生的思考。
具体争论的内容我就不再赘述,网上都搜的到,我来聊一聊如何判断。
判断其实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需要先通过感知收集有效信息,再调用脑海中的信息、知识,最后分析综合后作出判断。
1,感知收集信息
其实感知收集信息,也就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方法,用我们有限的感官感知世界,剔除灵性,我们用理性认识世界,只有两种方法,归纳法和演绎法。
归纳法其实就是我们习以为常的归纳总结,由个别推出一般,你有两条腿,我有两条腿,所以所有人都有两条腿。
演绎法其实就是用逻辑层层推导,就像亚里士多德经典的三段论,大前提“所有人都有两条腿”,小前提“你是一个人”,结论“你有两条腿”。这个框架中,只要前提假设站得住脚,结论就一定不会错。
这两种感知信息的方式各有优缺点,归纳法无法穷尽总结,只要有一个反例,其结论就站不住脚,不具有普遍适用性;演绎法得出的结论很扎实,只要基石假设牢固,理论就普遍适用,但找到牢固的基石假设非常难,有时需要用归纳法总结得出,或者通过假设然后寻求证伪,来建立基石假设。
2,调用脑海中的知识信息
回想我们自己对一些事情做判断时,常常不由自主的调动各种信息。
例如福尔摩斯第一次见到华生的时候脱口而出“你是从阿富汗回来的吧?”,但后来华生问福尔摩斯怎么知道自己是从阿富汗回来时,福尔摩斯想了好一会才反推说出推理过程。
“福尔摩斯的推理过程是这样的:这位先生是从事医务工作的,但却有军人的气概。显而易见是位军医。他刚从热带回来,因为脸色黝黑,而那并非是他皮肤的自然色,因为他的手腕皮肤是金黄的。他经受过磨难和疾病的折磨,他憔悴的面容清色,因为他的手腕皮肤是金黄的。他经受过磨难和疾病的折磨,他憔悴的面容清楚地说明了这一切。他左臂受过伤,因为左臂的动作僵硬、不自然。想想看,一个英国的军医曾在热带的某个地方经受过苦难,并且手臂还受了伤,这会是什么地方呢?自然是阿富汗了。
3,做出分析判断
这个问题需要是具体的,可证伪的,有客观评判标准的,得出的结论有数据支撑的。
为什么要说具体的问题呢?比如我们研究如何有效减脂、增肌或改善柔韧性,这种问题具体,有客观标准,这样得出的结论有理有据。而如果我们讨论如何变得更美更有气质,这个没有统一的客观标准,每个人偏好不同,给出的结论也不一样。(后面这个例子有点牵强,大概是这个意思)
我认同一句话,“所有理论都有其适用边界”
这个理论如何推论得来的?在什么样的背景下适用?有哪些前提条件?如何使用?常见的误用有哪些?等等
如何判断谁说的对?运用批判性思维,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呢?简单说就是多思考思考它是不是对的,大胆质疑,谨慎断言。这里我喜欢用的一种方法是交叉验证,需要自己有大量的知识储备,从各个角度对同一问题反复推敲,如果得出的结论一致,那大概率这个结论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