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大人们通常很苦恼。
昨天和老公逛商场,碰到一个小宝贝跟在一对年轻的父母后面边跺脚边呼喊:我就要棒棒糖,我就要棒棒糖嘛……小宝贝的父母在前面焦急地走着,似乎急着回家,听到孩子的要求,只好勉强回过头去买棒棒糖了。否则,孩子可能会一直吵闹不休,烦不胜烦。
周末的中午,我们一家人围着一起吃饭的时候,儿子不仅不肯吃饭,还吵着要泥土种大蒜。老公马上声色俱厉对他吼道:现在要什么泥土?我们都在吃饭的时候,我到哪里去给你弄泥土!先吃饭,吃完饭再说……儿子一个非常不满的眼神甩过来,接着跑到房间,用力地甩上房门,用被子蒙住头。气得气喘吁吁。
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小事情,我们本能地就处理了。孩子可能一会儿就好了,可能睡一觉就忘记,又或者家长再哄一哄,孩子觉得很委屈但也没有办法。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教育孩子,和孩子讲道理,或者放弃自己的原则满足孩子的要求。这样做,不仅引起孩子的反感,还可能养成孩子持宠而娇的坏习惯,最可惜的是错过了家庭教育的最佳时机。
比如前面的小宝贝喋喋不休吵闹着要买棒棒糖,家长一开始不给买是基于自己的考虑,而之后又回过头去买,也是无奈之举,不堪忍受孩子的哭闹。如果大人能在孩子哭闹之前,识别孩子行为目的,以及目的背后的信念,采取积极主动的回应,就能发现孩子不良行为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宝藏,那就是孩子的优秀品质。
如何解码孩子的不良行为,抓住教育的最佳时机,挖掘宝藏?
首先,我们要知道孩子不良行为的目的。孩子的行为都是有目的,不了解行为的目的,就不能正确地处理好和孩子的关系。
在《正面管教》一书的第四章为我们总结了10岁以下孩子的四种不良行为目的、家长的正常反应,常规的行动,孩子的回应,同时给出了不良行为背后的信念,如何积极主动的回应,整理资料如下:
识别孩子的错误目的,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正确的回应方法。请注意,同一个行为可能代表着所有四种错误目的,并且,次序并不必然从寻求关注开始,依次过度到自暴自弃,被动的孩子受到打击,很有可能直接就进入自暴自弃。
其次,停顿三秒,搜索或思考孩子的优点。
比如商场偶遇的小宝贝,她在看到棒棒糖时候的反应,孩子第一次提出想要棒棒糖,孩子爸妈的回应。是家长发现孩子优点的时机,也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只要家长多一点耐心,停顿下来,问一问自己:我的孩子有什么优点?比如这么不起眼的棒棒糖她都能发现,孩子非常细心呢。比如我家儿子吃饭的时候非要泥土种大蒜。这个时候我努力地思考这个事情能看出他有什么优点呢?他行动力很强啊,想到就要去马上去做。为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废寝忘食啊,不做好不罢休。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地方。
做好停顿这一步,有利于我们冷静下来,去匹配对应的积极回应。比如孩子找你做游戏,而你因为一个重要的电话不能马上配合他,你可以让他帮助你计时5分钟,5分钟后就要结束通话。这样不仅帮助你高效处理工作,还让孩子感受到被关注,被重视。
第三,认可孩子的优点。
比如孩子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棒棒糖多美啊,宝宝好厉害,发现了一个美丽的棒棒糖呢!
对于我家儿子,我感觉他从小就没有安全感,可能是因为我怀孕的时候生过几次严重的病,惊扰了他。所以,他常常会寻求过度关注。那天我会放下碗筷,走到房间门口,跟他说:来,过来,让妈妈抱一下。他自然不愿意,还叫我走开。我说出了他的心声:是不是特别想要知道大蒜在水里长得快还是在土里长得快啊?我们康康就是特别善于专研,而且行动力特别强,想到了就要马上去做。妈妈觉得你特别棒!
第四,引导孩子做深入思考。
是不是美的东西一定很好吃呢?棒棒糖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为什么会这么漂亮?……
面对躲进被窝的儿子,在我积极鼓励他之后,也要引发他的思考。我接着说:种大蒜的泥土要松软一点的,不然会影响它的生长。可是我们家里现在没有泥土,待会儿我们吃了饭,和爸爸一起下楼去找适合它的泥土,好不好呢?
儿子不好意思地终于从被窝里钻出来,有些羞愧地说:好。
从头到尾,我克制了想要教育他的冲动,刻意地练习识别行为目的以及积极地回应,停顿思考他可能的优点,并且说出他的优点,让他听见,让他接收到我对他的认可和赞美。并且引导他往正确的方向思考。
孩子是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观念、错误行为的,家长眼中的“错误”在孩子眼里可能是理所应当。而纠正不良行为的良好开端,就是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更多了解,最重要的是带着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看待孩子的不良行为。也许会有巨大的宝藏等着你来挖掘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