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经验交流会的时候,我说,我每次家长会发言时间,大约会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强调阅读。有时候在想,家长会信服我吗?他们可能没好意思问,为什么要阅读?
可能大理论我也讲了,什么得语文者得天下,什么大语文观,什么读书改变命运之类的……可能说得有点大,今天从小方面说一说,上不了大台面,仅仅是一点小感悟。
我在想,我极力推荐阅读是因为我是一名语文老师吗?可能一半以上的原因是。对于语文学习,阅读,大量的阅读,是大势所趋,试卷上不仅仅是出现课本上所学的知识,更多的是对文段的理解,以及写作的知识输出,没有阅读为基础,语文很危险。今天,语文老师们座谈,都在感慨,积极阅读是在班里成绩也会不错,成绩不太好的读书群也鲜少露面。虽然不能包含全部,但绝对是大部分。所以,为什么阅读呢?为了孩子有个好成绩,阅读吧!
但还有一部分原因,不是因为成绩。读书能让人变得开阔,书中有你脚步到达不了的境地。一个有读书习惯的人,是一个幸福的人,不会局限于眼前的蝇营狗苟,心中自有大胸怀。一个有读书习惯的人,思想更为深邃,看事情更为豁达。
一直在看《圆桌派》,从第一季到第三季,听他们的对话是一种享受,尤其是那种你说出很冷僻的一本书中的情节,也会得到回应,这样的知音难遇的感觉实在是太好了。
蒋方舟是1989年生人,我可以说看着她一路长大,七岁写作,九岁出书,到考上清华,到一毕业就职于《新周刊》,做副主编。其实之前并不喜欢她,太过于傲气,而且还有同龄人的鄙视,总觉得她跟那些大家名家还差得远。但是从第一季《圆桌派》偶尔出现,到后来几乎每期都有,还觉得好像没她就少了些看头。从《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到《东京一年》,她的博闻强识,真的是让人惊叹。
我承认,我其实挺羡慕,年纪轻轻,却能和马未都、许子东等人侃侃而谈,不是那种掉书袋的谈,而是很轻松,就是聊聊,这是多么难得!这都离不开她平时的大量阅读。
所以,多读书还需要更多的理由吗?
从大学开始,我就有个习惯,心情不好就会去读书,完全沉迷于别人的笔触,别人的情节,这是一种释怀,一种放松。虽然当年的心忧都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但是这样的习惯让我不迁怒,不放纵自己的坏情绪,从中反思,重新出发。
我从书中受益良多,时至今日,我每周至少会读一本书,没什么功利心,有散文,有小说,有亲子,有教育,有访谈,有诗歌……
读书没有让我成为多么伟大的人物,但是读书让我的心更平静、更开阔,能让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寻到宁静的港湾,能让我迷茫不知方向时,找到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