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7月14日下午,从东城区北部的和平里来到南部广渠门的夕照寺中街,漫步于环境幽雅、绿蔭浓郁的街道上,顿觉暑热之中清爽了些许。街道两边整齐有序地矗立着‘‘金台夕照酒店’’、‘‘黄河京都大酒店’’等高厦和多幢居民楼,并建有一座可停放31部汽车的立体停车楼。在停车楼斜对面有一个街心公园,翠草盈盈、绿树丛丛、华美凉亭座落其中,更有一尊关公手握长刀的大型石雕像屹立于公园门口,凝视着整条街道。
这条街里最著名的就是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的夕照寺,寺门口架着一口大钟。夕照寺原为北京南城规模庞大的名寺,坐北朝南,由山门、大雄宝殿、大悲殿、方丈院、后院砖塔等组成,占地20余亩,殿房共108间。
夕照寺的名字由来,是因为山门殿前有一个大红照壁,据说每当夕阳西下,阳光照在影壁上红光四射,所以取名夕照寺。山门殿内左供蔡伦,右供关羽。夕照寺内最负盛名的是大悲殿的壁画。大悲殿左壁为沈约的《高松赋》,右壁为陈菘的《古松图》。此双壁珍宝现存北京市文物研究所。
夕照寺在清代顺治初时已毁,仅存屋一楹。雍正年间文觉禅师元信退居于此,将殿宇整修一新。乾隆年间和嘉庆年间,也先后进行过修缮。2000年政府对夕照寺再次进行了大修,且免费对公众开放。
美哉,夕照寺!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