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位小姐妹突然找我,说要聊聊,我估计她又要换工作了。
果不其然,她正打算辞掉目前这份工作,并且已在下午面试了另外一家公司。我如同之前那样,耐心听她把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说完,掐指一算,她从今年3月底辞职,4月初开始找工作,这次她将要辞掉的工作已是第四份了,简直就是一个月换一份工作的节奏!
我们曾在一家外资公司共事,这是她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而我之前曾在其他大企业待过,工作资历比她多一些,所以她在工作中遇到事很喜欢跟我交流。时间长了,我对她的个性还算是挺了解的,平时也会适当地给她一些建议。但关于她频繁更换工作这件事我开始有了新的思考。
过去,针对身边朋友频繁更换工作的行为,我会简单地归集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缺失,每当他们来找我咨询,我也大多围绕着这个话题展开。但随着类似的事例越来越多,了解得越来越深入,我发现仅靠职业生涯规划已经不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朋友带着职业方面的问题来向我寻求解答时,大多伴随着困惑、焦虑与迷茫的情绪,他们认为自己所陈述的情况就是频繁更换工作的真实原因。然而,在我看来,那些所谓的真实原因其实只是他们情绪与性格的一种投射,同时,情绪与性格又进一步强化了他们对于自己所经历事情的认知。如果不能通过现象看到本质,频繁更换工作这个行为他们还是会持续。
针对这个小姐妹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她如此频繁地更换工作,背后的真相应该是这样的。
一、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位置
她出身于一般的农村家庭,是家里唯一的大学生,由于背负着家庭重托,她对自己的要求很高,个性争强好胜。我想她的大学时光应该是没有虚度的,学业拔尖,获奖无数,又是学生会干部,广获老师同学的好评。毕业后,她如愿进入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一干就是五年。刚进公司前两年,由于个性刚烈,她在工作上吃了不少苦头。在人才济济的大公司里,机会并不总会完全垂青于仅有工作能力的人,需要智商情商双高。因此,经过五年的职场历练,我觉得她已经比进入公司时成长了许多。
但在另外一个方面,这样的成长并不完全。
她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起点高,平台好。现在想想对她有利也有弊,利就是在大企业完善的体制下,她的综合职业素养与工作能力确实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弊就是大企业的员工其实只是一套完善机制的受益者与一个优秀平台的享用者,并非创造者。就像我在历史文章【大公司的安全感是个伪命题】里所陈述的那样,流水线的管理制度与专业细化的分红使得每个员工如果想要单纯地依靠这个平台就能获得全面成长,其实就是天方夜谭,为了个人更长远的成长,还需要更多的自我学习。然而,身在其中的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他们觉得有了金牌公司的背书,自己的职业核心竞争力就已然变强。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小姐妹觉得自己身披大企业的光环,重新找到一份心满意足的工作不是难事,但现实给了她狠狠的一击。第一份工作,她去到了一家发展中的互联网企业,其实我很看好她在那家企业的发展。首先,那家公司正处于行业的上升通道,小有名气;其次,那家公司赋予她很核心的工作岗位,那也是她梦寐以求的职业发展方向,当然,同时也对她自我学习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她要负责很多之前没接触过的工作。所以,我鼓励她好好干。但她上岗没多久,就开始抱怨工作量与压力太大,领导要求她快速成长,她开始感觉吃不消,想要离职。
在我看来,那些压力都是机会。她在第一家外企所积累起来的工作经验现在已开始呈现出局限性,有些技能甚至只有在那家公司才能发挥作用。虽然那家外企是世界五百强公司,但属于传统行业,员工自己若不进行转型升级的话,在里面待得越久,知识结构与能力体系就会越来越陈旧老化。而那家互联网企业讲究的是效率、速度与创新,其实给了她很宽阔的视野与学习的机会。如果她能看得更为广阔与长远一些,忍得住暂时的困难,同时强化自己的学习能力,我想她应该能在职场上获得更高的飞跃。可惜的是她在重压之下,彼时志得意满的心智受到了沉重打击,而又无力回转,只能最终选择放弃。我想她的第一份工作,败在了自我认知上,自视甚高,看不到自己与现实的差距。
二、需求太多而迷失方向
浸润职场多年的人都知道,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公司与工作,就像你不可能在一个男人身上实现你对男人的所有幻想一样,你也不可能在一份工作上获得欲望的全部满足。所以,大家都奢望的那种“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其实是不存在的。
小姐妹的第一份工作,互联网发展型企业,她嫌压力太大、太忙、太累。第二份工作,金融行业民企,工资待遇不错,比较轻松,领导也重视她,但她了解到先进入公司的同级别员工工资比她高,忿忿不平。同时,公司不给员工买住房公积金,进一步加深了其对公司的不满。第三份工作,直销行业外企,工作忙,几乎没有休息时间,人际关系也比较复杂,她年近三十不想让自己身心俱疲。第四份工作,化妆品民企,薪资待遇不理想,就已心存不满,再加上她与下属多次在工作中发生冲突而无法妥善解决,影响了工作与心情,闹着离职。
离开每一家公司,她都有不同的理由,但归根结底,我觉得就是“钱少事多压力大”。她想在一家公司那里实现她对于理想工作的所有幻想,但所有的幻想却都是泡影。在自身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下,我认为首先要做的就是将自身的价码放在一个天平上好好称量,你的价值究竟能让一家公司付出多少价钱?而不是自己想当然。广泛强大的人脉?卓越超前的技术?成功的管理经验?独一无二的技能?如果哪一条都没有占,那还是保持清醒吧。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欲望与需求,我当然很理解,但需求也是分层次的,你首先要解决的需求是什么?是生存还是发展?在家庭背景不是很理想、自己还单身的情况下,找到一份工资尚可,相对轻松,如果还能实现自己价值的工作就好好干,一口吃不成胖子,罗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要求太高、太完美,其实也是在为难自己。
三、情绪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现在大家都在谈情绪管理,情绪管理对于一个人在生活、职场、情感等各个方面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能管理好自己情绪的人,已经成功了一半。这个小姐妹,一直以来都有一个问题遭人诟病,就是情绪不稳定,易喜易怒,翻脸比翻书还快,很多时候还影响到周围的人。她很多次跟我谈到工作的问题,都怀着抱怨的情绪,抱怨下属、抱怨公司、抱怨领导,而且多次与下属产生纷争,负能量挺多的。重要的是,她的说辞里,永远都是对方出了问题,自己没问题。换个角度想,改变自己容易还是改变别人容易?自然是改变自己。如果你已经把自己做好了,我想周围的人也不会吃饱了撑的,整天跟你对着干,对么?如果意识不到这个问题,一味认为都是别人的错,那只能让自己越来越痛苦,因为你每天都在为一己之力无法改变的现实折磨自己,而这些对对方毫无影响。
在职场上,无法控制情绪不光让自己痛苦,情绪问题还会成为事业成功的绊脚石。领导不喜欢情绪不稳定的下属,同事不喜欢与阴晴不定的人打交道,下属也不会喜欢捉摸不透的上司。但是我的这个小姐妹,由于自己情绪的问题,影响了人际关系,还起了想要辞职的念头,是不是真的有点得不偿失?改善个性里的一个缺点,可以避免让你失去更多。
四、三思而后行永远不过时
小姐妹在找工作方面还算顺利,一找一个准,她在上一份和下一份工作之间不会让自己有空窗期。我曾给她建议,既然存在困惑与迷茫,还是不要着急找工作,先沉淀下来,好好把自己捋一捋,想清楚了再重新出发。但是好胜如她,总是急于奔赴下一个战场,这个山头不好攻下,撤退,去另一个!在她眼里,磨磨唧唧、三思而后行都是老人家的做派,年轻人就该有行动力!但是在我眼里,这样的行动力不是巧干而是蛮干。每次不满意就想跳,你要跳到何时休?
她经历过的五个公司,横跨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企业规模也是大大小小,参差不齐。我不认为这是能力高强、纵横四海的体现,倒反是对自己职业生涯不负责任的表现。对于一家公司来说,失去一个上岗仅一个月的员工,损失的只是一个月的薪水,对于一个职场人来说,如此频繁的更换工作,损坏的是自己的职场口碑与个人认知。身边的朋友知道她工作换的太多,有好的机会也不敢介绍给她,因为他们也得为用人单位负责。对于她自己来说,只会越来越迷茫,越来越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你脚下踏出去的每一步都得自己负责,没人能替你担起这个责任,所以三思而后行永远不过时。
五、切勿用固化的认知看待社会的变化
她之所以对后面的四家公司都不满意,就是因为她以第一家公司作为了参照物。实话说,第一家企业在前几年确实各方面都很不错,满足了她对一份好工作的期许。但近几年,由于市场变化剧烈,那家企业的光芒已不复存在,甚至岌岌可危,她才动了要离开的念头。也许就像是温室的花朵,重新进入职场后,她才发现反差实在太大。如果这个阶段,她能顺利变更自己的认知,对大部分现实中的企业有个理性了解,并接受这样的心理落差,也许她也不会觉得那么失落。也许她在原来的公司就早早觉察到时代的变化,提前为自己做好了准备,也许她就能顺利过渡到新环境,而不至于频繁跳槽进而迷失自己。社会在不断变化,作为社会的一员,需要保持敏感的视觉与思路,让自己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才能不迷失。
写到这里,我也好似对自己多年的工作历程做了一次反思。工作是一场修行,修为在个人,不论是专家还是老师,不论是方法论还是新思路,能帮到你的,都只是表面,更多的修行还是在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