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曾萦绕在我的心头很多年,生怕自己落入孤单,一个人走在特别的路上。
事实上,这是人的合群心理,人们希望自己和周围的人想法与行为保持一致,尤其在年轻的时候,我们更加害怕自己特别,远离人群,显得孤单。
父母告诉孩子,天气冷了,邻家的孩子小强都穿长袖衣服了,你也应该穿上,这样才不会感冒。孩子才会乖乖地穿上长袖衣服。老师教育中小学生,要按时到学校,有纪律意识,才是好学生,要是迟到了,影响班级影响,就不是好学生,要被批评的。大多数学生考虑到班级的形象,会按时到校,偶尔只有少数孩子会迟到。
我们慢慢习惯了与集体保持一致的想法、观念和思维,如若与身边的人有不一样的行为,自己会感到不安,孤独,甚至惶恐,身边的人也会有别的想法。
这样的情景,你可能也熟悉。
一个读高中的孩子放学了,留在教室里复习了会笔记,将课上没有学会的东西认真研究了二十多分钟,等他离开教室,回到宿舍,拿着餐具正准备吃饭,而同学们已经吃了饭,询问他去了哪里,怎么才吃饭?是不是加班学习,刻苦了呢?
他犹豫了一下,说自己去篮球场看了会打篮球,而不愿说自己独自在教室看了会书,他担心别人认为他刻苦学习,更准确地说,他担心大家认为,他是刻苦学习才取得了好成绩,那意味着他头脑并不聪明,而周围的人只要稍稍学一下,就可以取得挺好的成绩,这也说明,大家很聪明,比自己要聪明很多。
这个孩子一心想要取得好成绩,可他还担忧自己和同学不一样,在书山题海中孤军奋战,内心中充满了孤寂与悲凉的感觉。
很多年后,大学毕业快十年后,他与高中同学相聚,谈及高中学习,同学讲高三时为了补上以前落下的知识,考上一所本科大学,常常学习到凌晨两三点,有时看完一套试题,抬头一看,天已微亮,太阳快升起来了。
他才明白,大家都很努力,在人生每一个重要的时刻,每个人都以自己最好的方式挣扎着慢慢向前,努力的人,从来都不孤单。而天赋固然重要,但没有努力,天赋就没有发挥的空间。
可能,你已经猜出了,那个放学后还努力翻阅笔记的孩子就是我,是的,你猜对了。
仔细观察,在生活中很容易看到许多努力奋斗、积极向前的例子,他们可能天赋不好,起点不高,技能不强,但他们没有轻易放弃,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努力着,竭尽全力地解答着命运交与的人生大题。
清早六点多,清洁师傅已经在街道上了,他们拿着扫帚一下又一下地扫着,扫清这里的垃圾后,迅速地赶往下一个地方;
早餐店里,油条,包子,花卷,葱花饼已经出炉了,油茶,黑米粥,豆浆,豆腐脑也盛到保温桶中了,师傅们这么快就做了这么多香甜可口的早餐,他们好厉害啊,而原来他们四点多就起床了;
大街上穿梭着来来往往送快递的身影,小哥们快速地送去一单单的物品,拿走一张张签收的单子,昨天送了90单,今天送了100单,明天努力送完110单。
你看,大家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努力地工作着,渴望做更多的事情,做出更多的贡献,生活得更加美好。这样努力向上的态度和方式,才让自己生活得更好,也让这个世界变得一天比一天更好,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
如果可以回到十多年前,我会对那个十多岁加班读书的孩子说,承认自己很努力,这并不丢人,反而应该开心和骄傲,并且告诉大家一起去努力,考出更好的成绩,去读更好的大学。
大家一起努力吧,骄傲地,光明正大地去努力,你才会遇见更好的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
努力的人,从来都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