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板曾在我对项目提出的新点子的时候,表达过这样一句话
“我知道,你就是想被人听到你的想法嘛”
我听了很生气。
因为本来我准备了一个不错的想法,并且我也做好了相应的步骤分析,等待着和他讨论,追求更好的可行性。
可是老板竟随意地就否定了我的思考和激情,全然不顾这方案可能会因此做出一个精品,会解决我们365天以来对客户点头哈腰的问题,和它可能带来的巨大收益。我想,即使领导认为我无法涉足,也可以简单告诉我一句,“我们目前不考虑”之类的话,而不至于打消的今后的积极性啊。
当然,我承认自己年轻,目光可能短浅了,老板怎么想的,我也无从了解。但他的反应之所以让我有点失望的原因是首先,它那种居高临下,言辞之中的主观,总让一个追求客观事实的人感到无法理解。它既没有罗列这么说的原因,也没有足够支持这句话论点证据,它从哪里觉得我心中的想法,就是想表达而已呢?
其次,它过于表面的解读同样让我觉得受到了侮辱。它忽略了我思考的价值,它一味地觉得我深思熟虑、不仅考虑大局而且关注细节的之后的想法不可能会有价值,他认为我年轻,所以我的思维跟他当年一样,缺乏足够的深度和广度,但它缺乏根据让我感到失望,他的主观带来的是不平等且低效的合作。
然而很可惜的是,大部分公司的思维就是如此,更多重在执行,做事。人们主观地认为“想法”这种短时间看不到利益的东西,是存在忽悠的嫌疑的。像我老板说的那种话更是天天都在我们耳边萦绕。有的是时候是“你就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嘛”,有的时候是“你就是懒嘛”,“你就是笨嘛”。
这一种主观+愚蠢+狭隘的组合,几乎可以在世界任何范围点燃争执和分歧,没有根据没有客观思考就表达的主观意见,不可理喻且无法理解,但却几乎无可避免,因为人的想法实在太难统一。
主观的问题有可能是跟沟通技巧有关,有可能是文化的差异。但在如今这个发展快速的时代里,保持主观似乎已经成为一种缺点。
比如你是否理解特朗普会成为美国总统,你对机器人,AI怎么看,你知道00后都喜欢谁,以及为什么有人选择SOHO的工作方式而不是去公司。当社会的主旋律就是强调更新换代的话,坚持主观而不选择跟上时代的你连“过时”的机会都没有,会直接被进入“愚昧”的范畴,因为你跟周围的人相比,你随时都在落后。
在过去社会趋于稳定的时代,主观的人里面也分有智慧和固执两种人,可在如今这个加速度过猛的时代,保持主观似乎比以往需要较大的勇气和足够的知识储备,不然只会增加你犯错的概率。
这也是为什么我如此年轻,竟然就敢用脑中的东西跟老板叫板,因为时代的发展趋势给了我足够的自信去相信自己的,更有自信让我去反驳他的,因为我知道大家都想要更好的产品,更适合人群的服务。
但这似乎是我建立在对目前社会发展趋势的解读,加上一点年轻气盛的催化作用,如果让我面对离我更遥远的未来,我是否也能抛掉固有思维,不那么主观呢?
前段时间,我因为机缘巧合而接触到了一些关于机器人,关于AI技术的东西。我相信很多人在大量媒体的吹捧,和投资新闻上注意到了机器人技术的前景,认为它代表未来的技术,认为它能够高效地解决很多人类的问题。
但是我在未接触它之前,是非常怀疑的。
一方面我认为机器人的操作精度还有待加强,比如方向、角度、力度的把控不够精确,很容易端个盘子都打碎;另一方面,我认为机器人不够灵活,它只能按照程序、逻辑一点点地操作,线性思维太明显;而且,我认为人类社会对情感还是有很强烈的需求的,如果将社会的主要分工交给机器人了,那我们的社会可能会比现在更加严谨而冷酷,竞争更多,而质量和服务更少了。
种种臆断让我对机器人保持着保留态度,但直到我参加了这个项目,看到大量机器人的实际产品,见证了无数新型概念的机器人时,我才发现我也主观、狭隘了。
原来机器人早已从我们过去认识的那种,行走僵硬,机械的,电子的形象中蜕变了。大量的机器人我看都没看过,有的存在电脑里,是一个能够智能对话的大V,有的存在系统中,是一堆帮你解决各种数据问题的代码,有的是几个机器大手,帮人类抬起搬不动的重物。
它们是无形又是有形的,有的是用实际工作说话,帮你调整序列,帮你检查代码,有的是通过语音跟你互动,你跟他说你好,他也会祝你生活快乐,各有特色。而且,这些机器人都由专业的PHD,硕士以上的科学家严格管理,有严格的使用限制,工作时长,范围都有相应的管控,似乎安全问题也没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
亲自了解机器人之后,我发现之前想的“机器人不可能代替人类”的想法也因此出现了明显的动摇,我发现机器人种类的丰富与该行业高速发展,或许可以一步步地取代大量人类低效、低价值的工作。
机器人的发展让我看到了未来的巨大可能性,看着那些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机械和电线时,我有那么一瞬间为人类感到骄傲,因为这些东西就是我们身边的人制造的,我们有理由继续相信他们不断地创新,而不是因为自身跟他们的差距而感到恐惧,或是主观地将自己封闭在旧思维里。
这个例子离我们的生活有些遥远,机器人真的是否有那么厉害也并不好说。但,通过亲身经历,我发现当自己打开主观的思维,去尝试了解一个全新事物的时候,我的主观其实并没有像我想象的那样,影响我的判断,我是带着自己对机器的担忧,一点点在发现之中打消这些疑虑。
换句话说,正因为有我的主观,我才在了解新鲜事物的时候,找得到方向,知道什么是我们需要的,什么是多余的。
可是,在我们这个加速发展的时代,主观、固执的缺点似乎被放大了。
一个人坚持一件事本应是美德,但却被无数次新技术、新想法的冲击给打乱脚步,而当大多数都变得快、变得习惯追逐的时候,那些慢下来的,有点主观的人反而显得像个异类了,那些伴随主观而建立起来的思维方式,缜密的思考系统优势也在不断追新中,显露不出来了。
很多历史故事告诉我们,因为喜好、因为主观而错过时代趋势,是令人遗憾的。反而是没有下限,没有准则的人更容易获胜。艾默生曾说,人要学会拥有一副透明的眼球,不带成色地看待事物,才会懂得更多的东西。
但是,真的每个人都能够做到无准则,无下限,跟时代共舞,一次次跟准它的舞步吗?你若是一点主观都没有,亦或是不理解别人的主观,你能够保证自己面对未来走得了多远呢?
主观或许看似传统,腐朽,但它一定有着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即使在一个人人对技术、对新奇充满好奇和狂热的时代,主观只要不固执也是有存在价值的,最差的情况,它至少可以被用来和未来参考。
主观并不全是固执而已,它有它的思考方式,只是时代太快之后,它没那么灵敏,没那么有效而已。
而我想艾默生的意思,也是我们应该更多地接受所有东西,了解它们背后的运行规律再做判断,哪怕是面对主观,也要冷静下来思考它们背后的原因和目的。
在这个每秒都在刷新的世界,我们已经有了足够多的信息接收,更应该有足够多的思考和判断力了。
过多地追捧新思维,而不再旧传统里吸取养分,就如同喜爱垃圾食物而不吃蔬菜水果的少年一样,
狂躁而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