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的一开始就写到作者的两个爸爸——穷爸爸,受过良好教育,博士头衔,在名校深造并拿了全额奖学金,结果终其一生都在个人财务问题的泥沼中挣扎;富爸爸,连八年级都没能念完,结果是夏威夷最富有的人之一。这样一对比,很容易让大家认为,读书好,学习好,受过高等的教育也没什么用,还不是会深陷财务问题,不能富有,而初中没读完的人照样也可以成为富人。是读书无用论?是教育的问题吗?不是,作者也有说富爸爸和穷爸爸都深信教育的力量,也高度重视教育和学习。那么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观念的不同,不同的观念带来不同的人生。穷爸爸认为要努力学习,以便找一份高工资的工作,有着穷人的观念。富爸爸则认为要学习成为富人,了解钱的运动规律,让钱为我工作,有着富人的观念。一个人的观念对他的一生影响巨大,思想确实可以决定生活,所以才会让“富爸爸还不算富有,穷爸爸也并不贫穷,两人的事业都刚刚起步”的势均力敌状态到最后迥然不同的结果。
怎样成为一个富有的人,先学习财商知识,拥有富人的观念和财商思维,思维影响行为。“我付不起”是一种固定性思维,“我怎样才能付的起”是一种学习性思维,学习性思维在探索未来,解决问题,而固定性思维拘泥于现实,逃避问题。转变当前的思维模式,努力把固定性思维转变成学习性思维,让“我做不到”☞“我怎样才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