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有效的自我管理者
几乎所有的优秀企业,都很重视育人、留人并帮助员工不断成长和发展,都会设计两条职业发展阶梯,一条是管理晋升阶梯,另一条是技术成长阶梯。
例如近几年被很多人拿来当作案例讨论的“海底捞”现象,海底捞给员工创造发展的途径大致也是如此:
一条是走管理路线的成长路径:
新员工——合格员工——优秀员工——实习领班——优秀领班——实习大堂经理——优秀大堂经理——实习店经理——优秀店经理——实习大区经理——片区经理——总经理——董事长
另一条是成为优秀个人的成长路径:
新员工——合格员工——优秀员工——先进员工(连续3个月当选)——标兵(连续5个月当选)——劳模(连续6个月当选)——功勋(相当于店经理的福利待遇)
毫无疑问,从企业的角度,帮助员工成长就是帮助企业成长。
而站在个人自身的角度,如何自我成长和发展,如何赢在职场、成就自我,从第一条成长路经来看,就是要学会“成为管理者”,麦当劳的培训体系里面,就专门有这样的课程设计和培训安排。
从第二条成长路经来看,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个人能力贡献者,至少也要成为一名善于自我管理的人。
而成为管理者,首先他也是一个优秀的专业人才,然后才被提拔到管理岗位上,前提也必须是善于自我管理。
一个连自己都管不住、管不好的人,是无法成为优秀人才、成为“赢家”的。
我们经常听一句话,神助自助之人。一个人连自己都不愿意帮助自己了,神都不愿意帮他,因为神都帮不了他。何况我们作为一个管理者,我们不是神,我们更加帮不上他。
所以要想成功,必须先学会自我管理,成功要从自我管理开始。
因此,古人在造“赢”字的时候,用一个符号——“月”代表了这种能力,要成为有效的“自我管理者”。
当然,我得首先解释一下,为什么“月”字代表的是“自控力”。
月——自控力
那么,为什么在“亡、口、月、贝、凡”中,用这个“月”字来代表自控力呢?
显然有很多人也会认为,哎,老师,你是不是有点牵强附会?这个月不是月亮的月吗?不是岁月的月吗?我们要成功,是不是要学会时间管理?
你说的很对,我见过一些类似对“赢”字进行拆解的说法,将“月”简单的理解成为时间的意思,因此说要善于“时间管理”,其实是片面的,尽管时间管理很重要,尽管“月”字有岁月、时间的意思。
时间管理对于一个人来说当然重要,可是,在远古的时候,人们有我们现在所要求的所谓时间概念吗?那时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并不需要精准的时间管理。
比如说古代约会——什么时候约会呀?“人约黄昏后”,黄昏后?能再具体点吗?好吧,那就“月上柳梢头”的时候吧。
可是月亮每天都在围着地球旋转,每天出现的位置都在变化,每天在柳梢头的时间都不相同啊!
本身,中国发展到近代,为什么有上百年的时间被西方列强欺压,为什么我们现在在学习西方的管理,就是因为西方列强比我们早100多年进入工业文明——工业文明和农耕文明的时间观念是不同的。
在工业文明时代,才渐渐把时间管理这个概念提到了管理学的高度。
在农耕时代,种植有很强的季节性,因此需要抢时间,我们称之为双抢,农忙的时候特别忙,农闲的时候特别闲,所以呢?这种时间观念到我们近几十年间还经常影响我们的管理习惯——比如说,二、三十年前,还能看到那些国有企业经常贴着类似:“苦战100天,为国庆献礼!”之类有着浓厚“双抢”味道的管理口号。
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我们已经进入快鱼吃慢鱼的时代,时间就是效率,因此,时间管理才越来越重要。
其实,作为汉字偏旁的“月”,97%左右都是代表肉体的意思,称之为“月肉旁”,如肝、胆、肺、肾、脑、肌、腿、臂等等,在近300个月字旁的汉字中,和月亮相关的只有朔、朗、朝、期等几个字。
远古时期,赢主要靠强健的身体,因此,身强体壮是成为强者的一种手段,因为古人之间的征战主要靠能够短兵相接的武力。
人本身就是动物的一种。在动物世界里面,要想把自己优良的基因传承下去,就必须成为赢家,成为王者。
在很多动物世界里面,它们都有一种“习俗”,就是每到动物的交配季节,雄性动物都要进行一场内部的竞赛,比如海狗、海豹、海象等等,赢家将拥有群体内所有雌性动物的交配权,把它的优良基因传承下去,而输家则流落他方。
为什么现在这么多“单身狗”?那就是因为赢家占有了更多异性资源。
可见,身体强健是成为赢家的重要能力之一,因此,古人在造这个“赢”字的时候选择了用“月”来代表身体强健。
身体强健是一种结果,体弱者要想成为赢家,也可以通过修炼自己的身体,成为一个身体强健的人。
因此,要赢,就得“修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
托尔斯泰说过一句话:“大多数人都想改造这个世界,但没有人想改变自己。”而事实上,无论要实现多大的理想,成就多大的事业,都必须要学会改变并完善自己,要“以修身为本”。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修身的意义更加广泛,不仅要修炼肉身和体能,更需要修炼大脑里面的知识和智慧,故而修身更重要的是内在综合能力的自我修炼。
几乎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各种“修身”的意愿,但因为缺乏一种能力,大多数人都容易半途而废,不了了之。
我多次跟我的学员们交流,问大家:“有多少人购买过健身卡,可是坚持用完了没有?有多少人办了美容卡用完了没有?有多少人办了游泳卡去了几次?有多少人报了培训班却没有坚持把课上完?”
为什么我们不去了?最初的想法是不是:我要坚持游泳,我要坚持锻炼,我要坚持如何如何,可是最后呢?放弃了,这是一种什么能力的缺失呢?
因此,在《大学》中,特别指出了这个问题。
“欲修其身,先诚其意”——“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拚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肝肺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简而言之,就是:修身在于慎独。
慎独: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源》
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想自我完善,它必须具备一种能力,就是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在独处的时候也能谨慎地从事,按照自己定下的目标,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放在我们现在的企业中来看,就是有领导在的时候你在努力工作,没有领导在的时候还是那个样子——在努力工作。我们企业需不需要这样的人?
所以这是一种什么能力?就是管得住自己的能力,称之为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我们把它简称为自控力。
现在再我们简单的梳理一下,“月”为什么代表自控力这个逻辑:
l月——月肉旁,指代的是身体
l成为赢家——必须身体强健
l身体由弱变强——要修身
l要成功修身——在于慎独
l慎独——不需要他人监督
l管得住自己才能达成修身的目标
l月——自控力: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的能力
修身:管住自己与管好自己
美国心理学家做过一个著名的软糖实验:
教师在教室里给每个小孩在桌上放一块软糖,并告诉他们,老师要出去一下,等回来后看看谁的软糖没有吃,那么老师就会再奖励给他一块。
很显然,大多数小孩看到眼前的软糖,那么有诱惑,是忍不住要吃下去的。
最后老师回来了,发现大部分的孩子都把糖吃了,只有少数孩子没有吃。
这是一个持续的追踪的心理实验,二十年左右之后,当原来的孩子长大成人,心理学家对那些人进行跟踪调查,结果发现那些当时没有吃软糖的,也就是说能够延迟享受的,往往在学习上都取得了更好的成绩,而且在未来的工作事业中都更有前途、有出息,而那些马上吃软糖的几乎都是碌碌无为的普通人。
这就是著名的软糖实验,它揭示了自我约束能力的本质,就是管住自己的欲望,不被及时行乐的欲望诱惑,能够忍耐和等待,所以也被称之为“延迟享受”的能力。
每个人的快速成长都是从有效的自我管理开始的。一个拥有强大的内心的人也一定是有强大的自我约束与管理能力的人。
我经常问大家:“有多少人能背出十条以上的法律条文?”真没几个。法律、制度是给谁定的,其实主要是给那些管不住自己的人,甚至是故意想违背法律和制度的人定的。越想犯错误的人了解的法律条文越多,我们之所以不用背那么多法律条文,因为首先我们知道自律。
如果一个团队成员普遍缺乏自律能力和自律精神,再多的条条框框也管不好这个团队。
然而,光具备管得住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
事实上管得住自己,也不见得有满意的效果。比如对一个小孩说:“不要出去玩啊,在家里,呆着好好学习。”可是他尽管控制住了自己出去玩的欲望,但是坐在家里看着一大堆书籍没有什么头绪,东一下西一下的时间就消耗过去了。
每个人都会带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信心百倍地踏上征程,但是,现实往往是严酷的,改变命运不是一瞬间的事情,挫折、彷徨、怀疑和漫长的岁月中不断的重复最终会淘汰一批接一批的梦想家,使之成为空想和幻影,只有那些信念坚定、勇于行动、百折不挠并不断寻求智慧的人才最后走到终点。
类似上面的这段话我们经常听到,也甚至经常告诫他人,但最终发现道理都是对的,但终究起不到多大的作用,根本原因就是不知道如何加以实践。
所以,我们还需要学习如何才能管得好自己,管得住是前提,管得好是目的。
如何才能管得好自己?
再次重申,我们整个赢的五项修炼,全部讲的都是要通过分解才能够将各项能力有效的提升。所以管理好自己,也要学会分解成不同层面的管理,落实到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技能上去。
我们在这里把自我管理,分为六项管理。
一方面,我们必须理解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我们更需要知道如何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它包含哪些自我修炼的内容和方法。
职场修炼的五项管理
本身,自控力包含六项管理,其中最基本的管理就是这个“月”字的本义——身体,我们把它称之为健康管理,因为我们都知道,健康是1,其它的都是0,有了健康这个1,后面其它的0越多越好,失去了健康那个1,后面再多的0也是0。
但在本书中我们暂且不讨论如何进行健康管理,因为本书主要目的是阐述职场竞争力的赢的五项修炼,主要讲在职场上如何取得更好的成就,所以我们重点讲职场修炼的五项管理。
在《大学》之道的第四句中就揭示了三项自我管理,也就是我们个人自身的三项主观条件的管理。
第一项管理:目标管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阶段性满意目标)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这一段讲的是我们要学会目标管理——你可以有远大的目标,但是要学会分解目标,退而求其次,从基础的目标开始逐一的实现。
第二项管理:心态管理——诚意、正心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间总是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困难、陷阱、沮丧等等,那么这个时候人的心态往往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动摇。所以“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这就是心态管理的两个重点:正心、诚意。
第三项管理:知识管理——格物、至知
实现目标需要有能力支撑,端正心态需要有正确的认知,“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因此,我们需要进行知识管理来丰富和完善自己。
很显然,这三项管理提到了我们成功的三个最重要的要素,第一个是目标,第二个是意愿,第三个是能力。
那除了我们所说的自身的主观条件管理,还有另外两项是客观条件管理,我用它,它在,我不用它,它就不在,就是我们身外的东西:第一个是时间,第二个是人脉资源。
第四项管理:时间管理——高效的行动规划
简单的理解,时间管理就是让我们如何高效的制定行动计划来使用我们的时间,让我们的时间更有效率,发挥更大的价值。
第五项管理:人脉资源管理——人脉资源以及人脉背后可整合的资源
通过对已有的人脉资源以及人脉背后可整合的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使我们跟人打交道的效率更高。
也有人提到过“行动管理”,我个人认为,所谓“行动管理”,无非就是上述五项管理的综合应用。
管理的目标:让事情做起来更容易、更高效
在企业管理实践过程中,我花了很多时间去思考管理效率的问题,因为我一直不认为在企业或者组织中,让每个人忙得不可开交是一件好事。
其一,太忙并不代表效率高。
其二,太忙往往会忘记思考。
“忙”总是和“乱”联系在一起的——忙乱,越忙越乱,疲于应付,疲于奔命。最后,忙的结果就是:先赶快把事情做完,至于质量或效果如何,差不多就行了。
事实上,即使表面上看起来忙,大家也未必是真忙。很多时候,只是你看到的那一刻在忙。
不是老板或高层管理者在追求生活品质,每一个人都是如此。
因此,如果忙得没有相对满意的收益,是不会有人发自内心的忙起来的。
只有高效率的忙,换来更多的时间来满足精神层面的舒适,才有价值。
“把事情做完”和“把事情做好”并不是必然联系的。
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忙不过来而增加人手,其实这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管理方式——每增加一个人手,管理幅度,甚至管理层次又增加了。
宁静致远,“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很多管理者以为静下来思考和改善只是自己的事,甚至自己也没有做到。我却认为这是每一个员工都应该要具备的一种控制自己、管理自己,并不断提升自我的能力和状态。
因此,我认为管理者的目标并不仅仅是如何把战略定对、目标定好、把人管好,更多的是去思考如何让事情做起来更容易、更高效——自我管理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