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艾草,这种在农村随处可见的绿色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有浓烈香气,在农村经常被人们用来点火取暖或者驱蚊。在南方一些地区,人们更是将艾草煮水给宝宝和孕妇洗澡,可以理气血,逐湿寒,用艾根煲汤更能祛风暖胃。艾的花果期9-10月。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艾叶晒干捣碎得“艾绒”,制艾条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
那么“灸”法是如何形成的呢?在远古时期,在冬风乍起的季节里,穴居而住的人们只能燧木取火,一些患有关节疼痛、腰酸腿疼的人在取暖时,症状得到缓解,甚至治愈。人们便开始有意识地用木条、草茎熏烤患处,在不断尝试中,发现艾草的效果最佳。于是开启了中医艾灸治疗的历史。
艾草主要分部于亚洲东部,如朝鲜半岛、日本、蒙古。我国的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以及陕西及甘肃等均有分布。其适应性强,普遍生长于路旁荒野、草地。只要是向阳而排水顺畅的地方都生长,但以湿润肥沃的土壤生长较好。
中医古语道“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就是说艾灸这种古老的中医疗法是通过刺激体表特定部位和穴位,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已经紊乱的生理功能,直达病灶,舒筋活络,温经散寒,消瘀散结,不用服药就能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稍微知道点中医知识的人都知道,中医调理疾病讲究整体调理,讲究阴阳平衡状态,阴阳不平衡了人就会生病。而人的阳气从出生到死亡就是一个日渐消逝的过程,艾火是纯阳之火,艾热从体外直达体内,相当于给身体补充阳气,让阴阳平衡了人的气血(西医称为抵抗力)自然饱满充足。现在很多中医院都已经专门开设了艾灸科,国家也越来越重视中医的发展推广,读者们有空了也可以多了解些艾灸养生知识,更欢迎大家在这里跟我讨论,若文中有任何错误的地方也请不吝指正,我们共同弘扬中华传统中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