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
老曾,可能是受这轮军队改革的影响,半个月前,我的发小也是我的小学和初中同学阿鑫通过微信发给我一条关于善待军人的文章,看了之后很有感触。我想不只是我,只要穿过军装,只要在中国军队服役过,哪怕只是关心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普通百姓,这篇文章都能引起强烈共鸣。老曾,你是作家,我给你念一念,你也用心听一听,之后说说你的感受。文章这样写道:
“我在山东曲阜车站上车时,看到十几名士兵,身背各自的行装,排成一列,按照车站工作人员指定的位置,安静地等候上车。列车进站后,检票进站的旅客从各处涌来,把排队的士兵冲得七零八落。士兵们几次重新自动排好队,但车厢门口被争先恐后的旅客挤得水泄不通。列车只停三分钟。士兵们脸上淌着汗珠,头上冒着热气,在旅客们都挤进车厢后,终于在列车启动的瞬间,全部上了车。
古人曾传‘妇孺与王师争道’,我想此言不虚。我跟在士兵们身后,在已经启动的列车上,寻找坐席。正巧,按座号我和这十多名士兵坐在一个区域内,比肩而邻。我的对面,已经坐着一位带孩子的年轻女士。她看了看我,又对正要坐在她身边的一名士兵皱了皱眉,把头转向了窗外。
士兵们静静地安置好各自的行装,像执行统一规定一样,脱下厚外衣,整齐导叠好放在座位上,坐在上面。我对面那个聪明活泼的男孩儿,努力挣脱对面那位女士的束缚,跑到我身边那位士兵身旁,去抓他的军帽,那位士兵在叠外衣,见状就把帽子给他。孩子把帽子戴在自己头上,接着又去抓士兵的外衣。士兵直起腰,裂开干裂脱皮的嘴唇,朝他笑了笑,看了看他妈妈,把叠好的外衣打开,披在他身上。
孩子转回身去,欣喜地跑向脸冲着窗外的妈妈,他妈妈从窗外转回目光,看到孩子的装扮,吼道:‘谁让你穿的?快脱下来!脏!有味!’
车厢里的士兵都红着脸低下头去。我身边那位士兵接过孩子妈妈扔给他的帽子和外衣,羞愧地无地自容。他转过身去,舔着刚才因对孩子笑而干裂流血的嘴唇,嘴里呼着粗气,用布满冻疮裂痕的双手,认真按照衣服原有的印缝,仔细叠自己的外衣。外衣叠好后,他抱在怀里,悄悄里看了看四周,闻了闻衣服,自言自语地说:‘这衣服发下来俺都没舍得穿,新的,咋会有味来?’其他士兵谁也没有说话。
我想起多年前我在青藏高原当兵时,每年发下新军装,总也舍不得穿,只在重大活动或探家时才穿。问起来,这些士兵果然是去参加重大活动,他们是从各连队选拔出来的优秀士兵,到师部驻地参加对抗演习。他们激动得昨天夜里没睡好觉,今天一早换上新军装,赶了很远的路来坐火车。
乘务员推着盒饭餐车走过来,有二十元一份的和三十元一份的两种,许多乘客起身围观,询价挑选。这十多名士兵见状,默默地把脸转向窗外。正是午饭时间,我的肚子已经叫了,对面的母子把盒饭一打开,味道闻起来诱人。
我注意身边的士兵们,虽然尽量目光让诱人的盒饭,但他们很多人却在悄悄地吞咽口水。这些十八九岁的大兵!正是见到食物就会感到饿的年龄。我问身边的士兵:‘为什么不买盒饭?不吃午饭吗?’士兵腼腆地一笑说:‘太贵,一盒也吃不饱。等到了部队再吃。’说着,红了脸低下了头。我想起有次我步行几十里从连队到县城出差,因为县城的饭菜贵,舍不得买,饿着肚子回到连队的情景。那天是星期天,连队吃两顿饭,我赶回连队时已过了下午开饭的时间,结果饿了一天。
我起身走到车厢后部的餐车,告诉餐车人员:我买二十元一份和三十元一份的两种盒饭,各要十六份。我把八百元人民币递给餐车人员,悄悄地对他说:‘这些盒饭是送给前面车厢里那十六位士兵们吃的,请你告诉他们,这些盒饭是本次列车专门为他们订的。他们还是孩子,一定是今天一早就赶来乘车,可能早饭都没吃。’餐车工作人员听了,睁大眼睛,怔怔在看着我。
当餐车人员把两种盒饭分别送到每个士兵的手中时,士兵们眼里流露出孩子般的惊喜。过了一会儿,列车长和一位乘警,在那位餐车人员的引领下,来到我的座位前,请我到餐车去一下。在去餐车的路上,列车的音乐广播中断了,列车广播告诉大家,本次列车有位不愿留下姓名的乘客,为乘坐本次列车的子弟兵买了盒饭……。广播员刚说完,走在我前面的列车长转身指着我大声说:‘刚才广播里说的,就是这位乘客……’
话音刚落,我经过的车厢里响起热烈的掌声。一位旅客站起身和我握手,对我说‘我也当过兵,三年前退伍,在外打工,现在回家过年……’他手心里夹着一张百元的钞票。见我发愣,他说:‘给战士们买盒饭也算我一份,我挣得不多,只能表示一下心意。’接着,又有几个人上前和我握手,每个人手里都握有一张钞票。
面对众多旅客的热情,我想起古书上所说的‘箪食壶浆以迎王师’那句话。试想,如果一个国家的广大人民,都尊重和爱戴自己国家的军人,这个国家一定能立于不败之地。
到了餐车,列车长让我免费点一份喜爱吃的午餐。我把刚才经过各车厢时许多乘客塞给我的钱铺开数了一下,总共一千九百块钱。我让列车长在广播里,替我感谢刚才给我钱的乘客,并请他把这些钱转交给那十六名士兵,让他们在接下来的途中买一些食物。
列车到达下一站前两分钟,我身边的士兵们静静地收拾好自己的行装,排队悄悄地走向车厢门口。列车停站后,他们鱼贯而出,列队跑向车头方向。当列车开动时,乘客们从车窗里看到,这些士兵面对开动的列车,致以庄严的军礼……”
我的发小兼同学在在转发这篇文章时,附有这样一段显然不是出自他手的文字:“通读过后,不知道能做些什么,应该发给谁?这是我看到的好文章,细腻,进心。感谢正能量……”
后面还有一段感慨:“没有人民的军队,没有这些孩子们,谁来保卫国家,谁来保卫我们?没有他们,我们是否能这样安逸的生活在这里?”
老曾,听完这篇文章,你作何感想?也不怕你笑我眼窝浅,第一次看到这篇文章,我既感动又心酸,还抹了眼泪,心里真不是个滋味。我无法辨别此文的真假,也不知它出自何处,但它真的打动了我,也引发了我的不少思考。你是作家,建议你写一写这方面的文章,多多呼吁,多多宣传,让更多人发自内心地来关注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让军人在工资和福利待遇逐渐提高的同时增加精神层面的“获得感”。这些,难道不是你们这些军旅作家的使命吗?
【桐言无忌】
《大学》中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看来修其身、正其心并不是人人都能懂其理的!
约束思想的称之为法律,极端约束行为的是价值观,不知此观点是否正确,但是若果一个人以鄙视的目光看待满身正能量的军人,桐言认为,这个人不但价值观低下,行为更是可耻!尤其是当着人民解放军的面前教育自己的孩子,想必孩子长大后必会受其母影响!“孩子转回身去,欣喜地跑向脸冲着窗外的妈妈,他妈妈从窗外转回目光,看到孩子的装扮,吼道:谁让你穿的?快脱下来!脏!有味!”种什么因,结什么果!
相对比较而言,那位给战士买餐食的男士,为你竖起大拇指。“我买二十元一份和三十元一份的两种盒饭,各要十六份。我把八百元人民币递给餐车人员,悄悄地对他说:这些盒饭是送给前面车厢里那十六位士兵们吃的,请你告诉他们,这些盒饭是本次列车专门为他们订的。他们还是孩子,一定是今天一早就赶来乘车,可能早饭都没吃。”好事总会繁衍,受你熏染,各位乘客纷纷奉献,“我把刚才经过各车厢时许多乘客塞给我的钱铺开数了一下,总共一千九百块钱。”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传递,这是真情的付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怎不变成美好的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