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扎堆儿涌现文化大师的时代,大概有这么几个: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唐宋、民国。大师的时代基本上都是伴随着离乱和纷争:春秋战国礼坏乐崩、群雄逐鹿;魏晋风骨背后是三国战乱后的大分裂;唐诗宋词八大家的时代貌似繁盛,但其发于隋末农民起义,间有五胡乱华,没于强族入侵,天地几成一熔炉,强过炼狱而已;民国的大师离的最近,情况就更不必说了,刀俎下的鱼肉,国运如将死之人,也就剩一口气罢了。何解呢?近几日读书有感,大致是这么两个原因吧。
其一,大动乱冲击着固有的被称为“规矩”的一切,人们曾相信的被打碎,曾秉持的被颠覆。这样的局面下自然人心思变,最坏的时代也就是最好的时代,推陈方可出新,大破而后大立。
其二,中国文化人固有的一份责任和担当,残酷的现实逼迫着悲天悯人的他们苦思如何破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凡此种种最后都变成了“吾曹不出,如苍生何”的大格局和大气魄。
也许是时代有了对大师的需要,大师们才应运而生吧?但是,大师来的总晚那么半拍,国人推崇智慧,但智慧其实可以很简单:加强危机意识,主动而不是被迫的去求变,让大师们那份担当的勇气早来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