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瘦成鲁豫;21天成为写作高手;1个月精通英语,畅游欧洲没问题……类似的营销文案越来越多,仿佛身处21世纪互联网时代的我们阴差阳错地打通了任督二脉,从此以后天下武功一学就会。
用最短的时间做成你想要做成的事,而这件事儿道理上要做成需要花费比现在多出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时间,这样的诱惑足够给力,所以大家趋之若鹜。大家向往这样的效率,因此全然不顾1万个小时的道理,也忘记了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古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水流无以成江河”,更别说常言道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了。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这样速成是否合理?
不难发现,这些正面的教训都是在强调积累的重要性。积累,顾名思义是使事物不断增长,完善,而积累需要的是什么?是时间,只有将自己的时间安排妥帖,才能有积累有所成。如何与时间友好相处,便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李笑来老师的《把时间当做朋友》对如何和时间做“朋友”做了详细的说明,很多时间管理的书籍为什么李笑来老师的这本书如此受欢迎,能够一版再版,在我看来是因为李笑来老师在这本书中发现了时间的真相—用于积累,并且强调了积累的重要性,直言人获得成功的唯一途径就是积累,在这个浮躁喧哗的时代,这样的清醒认知确实需要更多人知道。
这本书强调积累的重要性,书中提到的两个小观点值得大家的参考和注意!
【速成绝无可能】
速成无异于期待天上掉馅饼,这几率可以想象!但是为什么我们还如此认真地相信会有奇迹,书中给出了答案:一方面是自己的欲望无限,一方面是要完成的事情太多,一方面是自我满意度的不断下降——这就是人们总是不由自主的期望速成的根源。就拿自己而言,我希望自己能够一夜暴富,想要写文章妙笔生花,想要做设计颜色布局都完美一次就通过,可是更多的是开源节流、词不达意、不断修改,想要提升自己但是时间有限,不可能都做到完美,因此我会更期待能够速成,从而达到一夜暴富、妙笔生花。可是这是不可能的呀!
那该怎么办?出路肯定存在,但这出路只有一个起点——接受现实。告诉自己我有不足,我需要时间,我没有办法一蹴而就。接受现实,看似简单,但是却很考验一个人的勇气和魄力。正如我们会相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也同样相信我们会有所成就,会与众不同的;我们都希望我们不平凡,不普通,但是成为普通人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宿命。我们要接受这一现实,同样也告诉自己我们做不到不平凡,我们可以做到不平庸。只有接受才能改变,才能铺下身子踏踏实实地做事,才能有所积累;我要掐灭暴富的想法,开源节流,让自己有所积蓄;我要接受自己写作水平的有限,我还要更认真地输入,学习模仿别人,不间断地输出,才能越写越好;也要接受自己设计水平寥寥,要从基础开始学习配色、布局、排版……
【交换才是硬道理】
积累多的人之所以稳健,是因为对他来说,我要的欲望可以用我有的东西来满足,即便我有的暂时不够,他也能借助已经拥有的足够的努力和勤奋(抑或投机取巧的方法和经验),只需假以时日,定能如愿以偿。一旦得偿所愿,不仅我有的更多,我要的也更容易获得如此形成良性循环。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就是最浅显的交换的例子,用劳动去换取收获,如若没有因就没有果!
如果没有可交换的,那怎么办?
生活给我什么,我就用好什么,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去换能换的东西。要不断想办法运用心智的力量去识别那些死循环和和恶性循环,然后在好像不可能的情况下跳出来,出者存困者亡。
我要什么?
我有什么?
两者对等吗?
答案是否定的!街垒不够,想要换也实现不了。
总的来说还是强调积累的作用,只有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会出现复利,这样你的成长,才会出现阶梯性的跨越。
就拿最近刚刚成婚的赵丽颖来说,现在的她已经实现了阶级的跨越,但是我们都知道她不是随随便便成功的,她是从一个个龙套跑出来的,从一次次的配角发展起来的,在此过程中不断打磨演技,最后换得了主角的名额,也正是这10年的积累打磨,让她演技不断上升,成为口碑和流量均高,广受大家好评的实力演员。如若没有10年的打磨和积累,也就不会有现在的赵丽颖了。
而对于自己,我要的和我有的还有很大的差距,唯一的做法就是行动,一点点地去积累,持续不断地去积累!
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
把时间当做朋友,朋友会送你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