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谓五入。
五味中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称为五入。
五气所病:心为噫[yī]、肺为咳、肝为语、脾为吞、肾为欠为嚏,胃为气逆为哕为恐,大肠小肠为泄,下焦溢为水,膀胱不利为癃[lóng]、不约为遗溺,胆为怒,是为五病。
五脏气机失调产生的病症:心气失调则嗳气;肺气失调则咳嗽;肝气失调则多言;脾气失调则吞酸;肾气失调则为呵欠、喷嚏;胃气失调则为气逆为哕[yuě],或有恐惧感;大肠、小肠病则不能泌别清浊,传送糟粕,而为泄泻;下焦不能通调水道,则水液泛溢周身发为水肿;膀胱气化不利、开阖不得,则为癃闭,不能约制,则为遗尿;胆气失调则易发怒。这是五脏之气失调而发生的病变。
【噫,即嗳[ǎi]气。是心的病变通过经络影响胃气上逆,冒出有声,其声冗长,不似呃逆声急短促。其本在心,标在胃。】
【咳嗽:肺气上逆所致。病因:外感、内伤。外感:六淫外邪束表犯肺;内伤: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二者引起肺失宣肃。】
【语:自言自语,多语,非神昏谵语。】
【脾为吞:胃内酸水上攻口腔、咽嗌,不及吐出而下咽的证候,又称咽酸。】
【哕:呃逆。指胃气上逆,呃呃有声,其声短促,不能自主的一种症候。】
【癃:癃闭,指小便不通或量少、点滴而出的一种疾患。】
【遗溺:遗尿,小便次数频数,甚则不禁自遗等。】
五精所并: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忧,并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是谓五并,虚而相并者也。
五脏的精气相并所发生的疾病:精气并与心则喜,精气并于肺则悲,精气并于肝则忧,精气并于脾则畏,精气并于肾则恐。这就是所说的五并,都是由于五脏乘虚相并所致。
【五精所并:当某一脏腑失调,其他脏腑的精气趁势相并,合而偏聚于该脏。】
五脏所恶:心恶热、肺恶寒、肝恶风、脾恶湿、肾恶燥。是谓五恶。
五脏所恶:心怕热,肺怕寒,肝怕风,脾怕湿,肾怕燥,这就是五恶。
【五脏所恶:指五脏各易为某一淫邪所伤。】
【心属火,火性炎热,火热炽盛而伤心】
【肺属金,金性寒,受寒伤肺】
【肝属木,主筋,与风气相通,感风伤筋】
【脾属木,土性湿,湿盛困脾,碍其运化】
【肾属水,藏精,水性润,燥气盛则肾水涸。】
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为五液。
五脏化生的液体:心之液化为汗,肺之液化为涕,肝之液化为泪,脾之液化为涎(口水),肾之液化为唾。这是五脏化生的五液。
【五液是津液的一部分,来源于水谷精微,经过五脏进一步化生,贯注于外窍而成。】
【血为心所主,汗为血所化】【鼻为肺之窍,涕出于鼻】【目为肝之窍,泪出于目】
【脾开窍于口,涎出于口】【唾为水精,出于舌下,肾为水脏】
五味所禁: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是谓五禁,无令多食。
五味所禁:辛味走气,气病不可多食辛味;咸味走血,血病不可多食咸味;苦味走骨,骨病不可多食苦味;甜味走肉,肉病不可多食甜味;酸味走筋,筋病不可多食酸味。这就是五味的禁忌,不可多食。
【五禁:五脏病变时对五味的禁忌。】
五病所发:阴病发于骨,阳病发于血,阴病发于肉,阳病发于冬;阴病发于夏。是谓五发。
五脏疾病的发生:肾病发生于骨,心病发生于血,脾病发生于肉,肝病发生于冬,肺病发生于夏。这是五病所发。
五邪所乱:邪入于阳则狂,邪入于阴则痹;搏阳则为巅疾,搏阴则为瘖[yīn];阳入之阴则静,阴出之阳则怒。是为五乱。
五邪所乱:邪气侵入阳脏(心藏神、肝藏魂),心肝之火暴涨,扰乱神明,魂不守舍,发为狂病,邪气侵入阴脏(肾主骨、脾主肉、肺主皮毛),留滞于皮肉筋骨之间,发为痹病;阳邪侵入搏击于阳分、阳经,阳盛于头,可致头晕目眩、头痛等癫疾;邪气内犯于诸阴经,壅滞于喉咙,发为声哑、失瘖;阳邪入于阴分,邪气从阴化,阴盛,故安静沉默少言;阴邪入阳分,邪气从阳,阳盛,故烦躁易怒。这就是所谓五乱。
五邪所见:春得秋脉,夏得冬脉,长夏得春脉,秋得夏脉,冬得长夏脉,(名曰阴出之阳,病善怒不治。是谓五邪皆同,命死不治。)
五脏受邪发病出现与四时相逆的脉象:春天见到秋天的毛脉,是金克木;夏天见到冬天的石脉,是水克火;长夏见到春天的弦脉,是木克土;秋天见到夏天的洪脉,是火克金;冬天见到长夏的濡缓脉,是土克水。这就是所谓的五邪脉。其预后相同,都属于不治的死症。
【肝主春而脉应弦,心主夏而脉应钩(洪),脾主长夏而脉应代(濡缓),肺主秋而脉应毛(浮),肾主冬而脉应石(沉)】
【五脏病在四时见其本脉,为脉得四时之顺,则主正能胜邪、病轻、预后良好】
五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是谓五藏所藏。
五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这就是五脏所藏。
【神:广义指整个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可以说神就是生命;狭义指人的精神活动。】
【心的气血充盈,神得其养,故精力充沛,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反之失眠多梦,健忘等;如邪热内线,扰乱心神,还会出现神昏谵语等肾乱的症状。】
【魄属于本能的感觉和动作,随着人的生命机能一起出现,魄附于气,肺主气。】
【肝血旺盛,魂得其养,则神魂安静;反之无血舍魂,则神魂不安,出现梦游、呓语等症状。】
【脾为后天之本,是营血化生之源。脾运健旺,营血充足,则思考谋虑深远,记忆不忘;反之则思虑能力降低,记忆里减退而多忘。】
【肾藏精,精生髓而上通于脑,精髓充足,则精神健旺,聪慧技巧,意志坚定;反之则脑力衰退,精神疲惫,意志消沉。】
五藏所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是为所主。
五藏所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这就是五脏所主的部位。
【皮:指皮肤,在此泛指一身之表,包括皮肤、汗孔、毛发等,又称皮毛。】
【筋:指筋膜,是一种联络关节、肌肉,主司运动的组织。】
【肉:指肌肉。脾脏运化功能是否正常,关系到肌肉的壮实与衰萎。】
【骨:指人体的骨骼组织。肾藏精,精生髓,骨为髓之府,髓居于骨中以滋养骨骼,使骨骼坚固有力。】
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五种过度的生理活动可以伤耗五脏的精气:长期用眼过度则劳心伤神,暗耗心肝阴血;长期睡卧时间过久,肺气不得宣降,影响肺的吐故纳新,其次脾气滞涩,运化不健,气血化源不充,皆致肺脾气虚;长期久坐,肌肉四肢缺乏运动,必致肌肉痿软、消瘦、四肢困倦;长期久立则腰酸腿软,进而会劳伤腰腿骨骼;长期过度行走,易造成筋膜的损伤,筋膜附于关节,关节的活动又靠筋的活动。这就是五劳所伤。
五脉应象:肝脉弦、心脉钩、脾脉代、肺脉毛、肾脉石。是谓五藏之脉。
五脏应四时的脉象:肝属木,应春,主生发之气,其性刚强,脉来端直而长,状如弓弦,且柔软有力,称为弦;心属火,应夏,主生长之气,其性炎热,脉来洪大,有来盛去衰的“钩”象,称为钩(洪);脾属土,应长夏湿土之气,其脉柔软和缓,称为代(缓);肺属金,应秋,主肃杀之气,其性凉爽,主表证,脉来轻虚以浮,如风吹毛上,称为毛(浮);肾属水,应冬,主封藏之气,其性寒冷,主里证,脉来如石沉水,搏聚不散。这就是四时相应的五脏之平脉。
【缓是脾之主脉,脾不独主时,寄旺于四季之末各18日,所以脾脉之代,亦见于四时五脏之平脉,如春季肝脉当弦而和缓,夏季心脉当钩(洪)而兼和缓,秋季肺脉当毛(浮)而兼和缓,冬季肾脉当石(沉)而兼和缓,这种和缓均匀之脉称为脉之“胃”气。脉之胃气的盛衰有无,对判断疾病进退凶吉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