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一直在路上 驻马店天中实验学校董事长 非常荣幸接到驻马店天中实验学校王旭霞校长的电话邀请,来参加民办学校“问策转型”思享汇。此次活动采取聆听与分享相结合的形式,将聆听过程与办学实践的日常管理相碰撞,将管理过程中产生的疑惑放置桌面,通过真挚讨论,思想交换,从智慧众筹中得到适合于己身的解决方案。的确,不去观世界,又怎么会放大自己的世界观? 每一所学校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每一次会议也该有自己专属的主题,此次的会议主题——“问策转型”思享汇。褚主编在致辞中强调这样几点:1、问策转型所具备的三种意识,提问的意识、行动的意识、众筹意识;2、团队、品牌、赋能。团队不是管理出来的,而是关爱成就出来的;品牌不是永远包装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赋能是把关注人的成长作为解决问题的副产品,发现人、发展人、成就人。 作为一名管理者,我们不仅要为处在环境中的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也要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使用人,培养人,为团队赋能。莫要因所用之人不慎匹配而盲目更换,极力寻找,与其满世界大海捞针式的寻找与自己三观相同的人,倒不如用一颗包容之心指导、打造自己身边现有的人。 在天中实验学校副董事长李牧先生的分享中,再次涉及到未来民办学校是否会消亡?未来什么样的民办学校能够立足于时代的浪潮?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每一个民办教育投资人、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 只要不放弃市场经济,民办学校就不会消亡。 纵观教育现状,公民除了性质不同,其存在的价值是相同的,在词意上强调的都是修饰,并不会因性质的差异形成教育的差异。民办学校的发展弥补了公办教育的不足,公办教育的先天优势也是民办教育不可比及的。 民办学校90%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占到90%中的75%,父母陪伴在侧的寥寥无几。教材的改版,知识的更迭,更是让60、70的陪伴者束手无策。60也好,70、80也罢,对于孩子的成长点位关注最多的便是成绩,或许从未思考过应试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在15年后,所要面临的问题是什么?但是身为教育人,必须要知道自己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 民办学校的路子不会因《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实施而限定、消亡;相反,民办学校的目标客户群体随着消费能力的增强,也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逐渐扩大。如果我们用“个”、“十”、“百”、“千”来解读一所学校的话,“个位”应是学校的管理;“十位”是学校的治理;“百位”是学校的战略发展;“千位”是与时代同轨。可以说,每一所民办学校兴衰的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辛酸和血泪,既然走过了最为艰苦的时期,度过了风雨霜雪的日子,还有什么是我们这群人所不能克服、战胜的。一句话“在一起,我愿意。” 赵桂霞校长专题分享 回归教师成长的本质,从专业成长走向生命成长 赵桂霞校长从“与技术赛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坚持与发展、核心素养的理解、教师自身专业成长是如何走向生命成长”等方面,与与会的各位董事长、校长进行了详细解读。中国是人力大国,由人力大国向人才战略强国进军,必须依托于教育。17世纪蒸汽机的出现——科学走进课堂;19世纪电动机的出现——教育大众化;当下计算机的横行——???我们通过各种教育文件捕捉到了关键词“核心素养”。究竟何谓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旨在培养的竟核能力是什么? 核心素养从概念上讲师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就要求学校的课程研发人员跳出学科的局限性,落地集团或学校的育人目标——培养什么样的人?素养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一是修习涵养;二是平养与修养。竟核能力是以研发和创意为主要内容的知识产权的密集型产业,我们要培养的人一定是在AI时代,能与机器人抢饭碗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唤醒学生主体的内在自觉,它也就是核心素养的关键。回归到教师成长的本质,从专业成长走向生命成长。 抓住教师成长的关键点:基础赛课、学科教研、关键人物引领。埋下成长过程中的第一粒种子,从初级教师向骨干教师过渡,从骨干教师向高级教师进军,在成长的每一环节中,找准每一个点位,抓住每一个事件,记录下成长反思。教师的第一次成长由如下三级构成: 成长方式:同伴示范,模仿他人; 成长表现:经验积累,行为变化; 成长特征:环境驱动,自然学习。 成长中的五个关键点。一是入职期是成长的关键;二是关键事件促进教师成长;三是关键人物帮助教师成长;四是关键书籍伴随教师成长;五是自身因素决定教师成长,通过环境(遇到了什么?处理什么?)、行为(做了什么?)、能力(能做什么?)、信念(相信什么?)、认同(在工作中,我是谁?)、使命(什么启发了我,成为我感动的内驱力),形成最后的闭环——内省。 何谓教师中的生命成长?即开放自己——成长自己——感通他人——成全他人。在大量阅读中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反思。利用名师带动+课题研究助推教师后期时段的成长,通过课堂教学、课程研发、学生管理与班级管理四种途径内修自己,外带骨干。紧扣每一节课都是公开课的原则,做到每日一反思,打通外界教研渠道,督促自己敢于走上大众舞台晒课,在观察、思考、行动、再观察、反思中认识自己、敬重自己、内省自己。将自己作为对手,告别过去的成绩,不断挑战自己,战胜自己,把每一天都当作新的起点,让每一天都与昨天不一样,最终成长为更好的自己。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