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的家庭主妇日常是什么?答案不外乎就那几个:洗衣、做饭、带孩子。这是中国家庭主妇的现状。
小雨,90后,做技术开发,和四个朋友合租,屋里会做饭的只有三个,小雨是其中一个。大家都是年轻人,年轻人该有的朝气与报复都有,但同时,这一代年轻人该有得懒惰也都有。
每个周末,五个人都会睡到中午十一点,差不多十二点才会说要起来,眼一睁,就是吃饭的事。这个时候,主动的、勤奋的、会做饭的就得会动手,靠得住得只有自己,而所有人中,也就只有小雨会先动手,好像这已经成了定性,一切都觉得理所应当。
头天晚上没有预备今天的菜,所以还得下楼,以往还有一个舍友会偶尔担任买菜的工作,可是这段时间他经常出差,所以很多事情,小雨主动并承担,麻利的洗漱完,惯性的问一句“有谁有什么特别想吃的吗?”
和往常一样,只得到了一句“都可以”出门了,买好一顿饭的菜回来了,饭也没人先煮好,该玩手机的还是在玩手机,没起的还是没起。
无奈的叹了一口气,洗锅下米、洗菜下锅,约莫半个小时,饭好了,人也都起了,大家一起坐在饭桌上,心情好的,偶尔开下玩笑聊聊天,一旦有一个人心情不好,整顿饭可以在无声中结束。就像今天,出差回来的某位仁兄明眼一看像是谁欠了几百万一样,饭桌上低气压环绕。
吃完饭,得收拾碗筷了吧,菜是小雨买,也是小雨做,原本以为会像往常一样,有人会体谅家务活的繁多,主动收拾碗筷,最后的最后,饭桌还剩小雨一个,最先吃完的却留到最后,看着眼前的饭桌,座位都空了,很想骂人,每个人都回了自己的房间,所以,这是要全包的节奏?
一向好脾气的小雨没有当场发飙,心里的怨气并没有少,是愿意做家务的,但这个愿意的前提是所有人都分担一些,哪怕做的少,只要做了,做多一点都没有怨言。
一旦事情积怨太久,一旦遇到导火线,瞬间可以火山爆发。小雨很委屈,即使经历了很多次这样的场景,还是过不去,每一次都会有种不是舍友而是保姆的错觉,什么事都得自己来,甚至需要做的更好。
不想抱怨,也懒得抱怨,他们是不是觉得这一切都会有人干,做个大爷什么的就ok。小雨不知道,此刻的小雨,想到了她的母亲,小雨的母亲是个地道的农村家庭主妇,在小雨的记忆里,母亲就是这样一直围绕家庭而旋转,每一天,每一件事,重复再重复,生活的重心,全然在孩子、老爸、生活琐碎之上。
早上七点起来做好家里每个人的早餐,不会等所有人都吃好,母亲就会去菜地,准备中午和晚上的菜。
中午十一点半,厨房又会传来乒乒砰砰的开工声,做午餐的节奏,没有开口叫谁帮忙,母亲一个人下好米,洗好菜,刷好锅,在厨房忙活半个小时,十二点,饭桌一定会又有丰富的午饭。当前父亲还在世的时候,母亲除了要做饭,中午的饭桌上还得有粥,这是父亲的饮食习惯。
午饭结束是母亲最轻松,也是最无聊的时候,—没事干,偶尔有时会去找邻居聊聊天,不然就是睡午觉。
到了下午五点,又会看见母亲忙碌的身影,晚饭在七点。
父亲不在后,母亲就主要围绕哥哥的孩子而打转,饭菜做好,就能听见母亲呼唤孩子们的声音,得不到回应的时候总会听到母亲几句生气的咒骂,然后,饭桌上又坐满了人。
吃完饭,洗完澡,看一会电视,到点睡觉,母亲一般会比我们睡的早,就这样,一天就结束了。
第二天太阳爬上山,母亲又会重复一样的活动轨迹,不厌其烦,没有新的变化。
小雨觉得很可怕,很体谅母亲,但是这样的生活小雨是无法想象的,每天都为家庭琐碎而忙碌,那个小小得圈子里,搁置了母亲所有的青春年华,一睁眼就是家庭,一动手就是生活,90后的世界一直是紧跟时代的发展的,小雨也喜欢安稳的生活,但不是一味如此而不更改,这样肯定会崩溃的。
小雨曾问过母亲,对这样的生活有什么想法,她却只是笑笑:家庭,不就是我的而一切吗?
当下,小雨愣住了,思绪了很久,并没有说给母亲灌输怎样的新时代的独立女性思想,只是悲哀固有的中国妇女思想。
小雨很体谅母亲,没有上过学,会识字,完完全全的“女子无才便是德”。
在家庭方面,她是个很称职的母亲,妻子,从来没有过让父亲难堪的场景,把我们三兄妹拉扯大,转而照顾哥哥们的孩子,一直在“中国妇女”的角色上尽职尽责,从不缺席。
但是,小雨得承认,自己是不会像自己的母亲那样“固守陈规”的,新时代的她,理解母亲,但是不接受。母亲越发年迈,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小雨很感谢她,在父亲不在了之后,也没有太多的约束。对三兄妹的放养型教育,让三个人的都发展的很好,她不理解新时代的东西,但不排斥甚至支持小雨,对于现在哥哥们的孩子也一样,这一点,或许可以说母亲也有自己的独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