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太原历险(一)
崇祯十五年的秋天,由河北正定通往山西太原的冀宁道上,一溜十辆太平大车在这官道上缓慢地行进,每辆大车由四头老犍牛拉着,仍感有些吃力,车子的四个大木轮子压在沙石铺成的路面上,发出“咯噔,咯噔”的声响。打头的那辆车上插着一面杏黄色大旗,旗上大写一个“镖”字,每辆大车上都分别坐着一名身穿紧身皂衣的镖师,身后背着一把鬼头大刀,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批走镖的货物。
第一辆车的上面有所不同,在裹得严严实实的货物上面用油布搭起了一个小小的凉棚,任鹏举坐在凉棚下面打着旽儿,身子随着大车的颠跛不停地摇摆,身边的少年任凭如何颠跛,仍能安然熟睡。
大车轮子压到了一块石头,剧烈地晃动了一下,任鹏举的身子一个趔趄,便赶忙用右手支撑住。这一晃动,倒把任鹏举的瞌睡给撵跑啦,他伸手拿起身边的酒壶,打开喝了一口,漫不经心的欣赏着两边的景色。
这条路他不陌生,为了这笔买卖,任鹏举亲自淌过两次路。一次是带了个镖师,两人骑马跑了个来回,另一次是拉了一车棉布,从河南经正定再到太原,回去换了一车小米,来回这么一倒腾,赚了一百两银子。
崇祯十四年,李自成自潼关入河南,势如破竹,一路轻取洛阳,直捣河南省府开封,李自成集中二十万大军历时一年半也没有拿下开封。直到崇祯十五年六月,黄河溃堤,将整个开封泡在水中,同时也把闯王攻打开封的队伍冲得个稀里哗啦。
天灾人祸把河南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草根,树皮都吃了个精光,一时间饿孚遍野,民不聊生,粮价飞涨。
经过两次淌路,任鹏举心中有了底细,惯于冒险的他决定干一票大买卖。他把家中所有的存货全部换现,把任家祖上传下来的六百亩地和两处院子全部抵押给银号,在当地收购了整整十大车棉布和棉花,雇请了镖局押运,准备再来一次棉花换粮食的买卖。
虽然有镖师押运,任鹏举还是不敢掉以轻心。这几年南面有李自成的农民军步步紧逼,关外有满军虎视眈眈,并已经有过从关外四次破长城来犯大明的战事,大明王朝已是风雨飘摇,哪有精力去整治地方匪患。任鹏举只能舍近求远,只走官路,过黄河一路向北,经正定府入冀宁道向西,昼行夜宿,坚决不走夜路,一路走来倒还顺利。
到了山西平定地界,日头已经平西,任鹏举向路人一打听,离平定县城还有三十里路程,大家一商量,决定赶到平定再住店歇息。这里山恋起伏,不比平原,太阳一落山,天马上就黑了下来,任鹏举一边督促大家加快速度,一边要大家警惕防备。
正走之间,只听车夫“吁”的一声把车停了下来,任鹏举喊道:“为啥停车?”
车夫指了指前面,只见路中间一块大石头挡住了去路,任鹏举心里“咯噔”一下,赶紧招呼后面的人过来把石头抬开。这时突然围过来七八个壮汉,手持铁棍,挡在前面,为首的那人将一只脚踏在石头上道:“别搬啦,这石头是要钱的!”
任鹏举知道是碰到了路匪,招呼大家把大车靠拢,把路堵严实了,不让前后的车辆通过,并点上火把,把大车周围照得如同白昼,任家少爷早就听过吩咐,悄悄爬到大车底下,观察动静。
任鹏举把一切都安排好后,走向前去,双手打恭道:“敢问这位老大,为何拦住我镖局的去路?”
为首的大汉道:“为何?我说你是真不懂规矩还是假不懂规矩?”
旁边一人说道:“此树是我栽,此路是我开,要从此路过,留下买路财!”
任鹏举哈哈笑道:“这话我常听说书的二瞎子说过,想不到今天遇到真货啦!”说完从口袋里取出十两银子,在手上托了托:“拿去给兄弟买酒如何?”
为首的大汉把脸一沉:“你当我们是要饭的!”
任鹏举厉声道:“莫非你是要命的?”
听到任鹏举如此一说,十个镖师“唰”的一声,齐刷刷地从背后抽出大刀,将这帮毛贼团团围住,那些车夫也壮着胆手持木棍站在旁边助威。
任鹏举把大车堵在路中间,使得前后车辆都动弹不得,大家都围上来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当大家弄明白了事情起因后,纷纷提着自己的防身武器站在任鹏举一边。
这些毛贼眼看人越聚越多,知道今天讨不到便宜,为头的说道:“贼不走空,留下一百两银子,放你们过去!”
大家一听“轰”的一声笑了起来。
镖头笑道:“原来你们是一群贼呀,大家让开,我给他们拿银子!”
大家一听“呼啦”一声退了开来,把这几个毛贼留在中间。镖头“哗啦”一声从腰间抽出钢鞭,先遥空甩了一个响鞭,对着那打头的眼睛点了出去,一声闷响,钢鞭收回来时,鞭梢上带着那人的一只眼球。只见那人双手捂住塌陷了的眼眶,疼得哇哇直叫。众毛贼一看情形不妙,口里喊着“扯乎!”一溜烟似的不见了踪影。
众人合力移开挡在路中间的那块大石,任鹏举指挥自己的车队停在路边,让别人的车先走。大家拱手告别,并对镖头竖起大拇指。
镖头的那一鞭当众给任鹏举长了脸面,心里别提有多高兴,答应到了平定,一定要请镖头喝大酒,喝花酒。
任家少爷当时虽躲在车下,但整个过程看得真真切切,对镖头的那一鞭崇拜得五体投地,一路上缠着镖头回去教他鞭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