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女儿不肯回房间写作业,磨蹭着跟我聊些学校里的人和事。
"妈妈,你知道吗?好多同学都在说一班的高老师太有钱了,一年到头,每天穿的衣服不仅从不重样,而且都是大牌,今天我看见她系的丝巾就是香奈儿的。听说她家里房子好几套,高老师的老公一个月能赚好几十万呢⋯⋯"女儿滔滔不绝地说着,一脸羡慕和向往。"梅老师就不一样了,家里肯定没多少钱,穿着也是朴素的很,那条围巾,一看就很廉价。"女儿见我没什么反应,继续自说自话。
该指责孩子早熟或者势利吗?物质至上的主流价值观,是否有钱成了一个人是否成功,是否能力强,是否值得尊重的标杆。只是女儿,高老师和梅老师的差别真的有你们所认为的那么大吗?她们同为小学老师,受过相似的高等教育,每个月领着相差无几的工资,对社会的贡献难分伯仲。可为什么,你们谈起前者,眉飞色舞,一脸艳羡?提到后者,却有点不屑,甚至轻视?我想,无非是俩人经济条件的差异造成的。高老师之所以过着富足的生活,因为她有一个会赚钱的老公,并不是因为她比梅老师能干或者对社会的贡献更大,她所消费的生活并非通过个人的双手创造获得。从这个角度来说,梅老师完全配得起大家的尊重,因为穿着原因被轻看,实在是幼稚的不能更幼稚的表现。
这样的偏见,你是否也有?
老公赚的钱多,固然可喜。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由于各种不可控因素,到危急时刻,你会恍悟,自己的强大与否才是真正的主宰。一个人的生活水平与自身具备的能力相匹配,才是永远的保证。而外界因素,比如家人附加给你的光环,终归是虚幻的,自我㡳气的来源,始终该源于自身。
女儿似乎听懂了,怔怔地思索了片刻,站起身,只说了一句"我该写作业去了"。 亦舒说:"一个人终究可以信赖的,不过是他自己,能够为他扬眉吐气的,也是他自己。"旁人给予的荣与辱,当它是一件爬满了蚤子的华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