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窗朋友们:
大家好!
有句话大家应该都听过:“人或是孤独,或是庸俗”,我将其稍稍加工,“人或是枯燥,或是空虚”。所以作为新一代的我们更应认识“狂欢是一群人的寂寞,寂寞是一个人的狂欢”,学会以短暂枯燥创长久热闹。
抛开表面的浮华,所谓的“枯燥”与“热闹”的内涵与深意是当今人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从背景上来看,《乡土中国》中写到,乡土社会中人们喜欢抱团,讲究热闹的乡土性给予人们更多安全感,但现代社会,人们更讲究个体生活,不免会感到孤独枯燥。这时,很多耐不住枯燥的年轻人便上网去寻找热闹,但这种热闹,真的是我们想要看到的吗?
当我们在网络上找到了自己的圈子,结交众多兴趣相投的网友时,我们感到热闹,但当放下手机,线下见面,神秘感散去,发觉“道不同,不相为谋”,这种“枯燥”与失落是难以言说的,更何况还有许多不法分子抓住年轻人耐不住枯燥的性子进行网络诈骗等犯罪。
熬得住枯燥的人才能成功,司马迁在狱中受辱,但他却在枯燥屈辱中铸就了享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盛誉的《史记》,与千百年后的我们共同获得了精神上的财富;居里夫妇在数年里日复一日的重复研究,发现了镭,才得使数年里的枯燥,换作成果发现时的惊喜与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时的热闹…况且我们想要的“热闹”是心灵的碰撞,真切的关怀,那么还有许多选择,比如:阅读。可能许多同学会想,又是这个老套又枯燥的话题,可就是这么一个枯燥的话题,能让我们得到长久的精神上的热闹。
文字是最纯粹最真情的东西,而书籍又是文字的载体,只要认真挑选,我们便可收获良师益友,只要静心阅读,便可与作者人物进行跨时空对话。除了知识增长,我们还收获了一颗强大坚韧的心:在遭遇坎坷时,东坡居士“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给予我们力量;受到重大打击时,斯嘉丽的“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使我们重获希望……书中的友人总会在我们撑不住的时候拉上一把。而自称为读书人的我们又怎么敢称其为“枯燥”呢?况且,所谓枯燥的阅读过程实则是我们蜕变成长所必须经历的,正如蝴蝶破茧,幼苗破土,此刻短暂的枯燥将把我们带到一个无限光明热闹的世界。
所以,我们还应该去追求表面浮夸的热闹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被冠以枯燥偏见的静心淡泊更是我们应该去追崇的,综上,我将其凝练为一句话“以短暂枯燥创长久热闹”赠给诸位,望与诸位同行,与阅读中发掘人生真谛,于“枯燥”中寻觅内心“热闹”。
我的发言完毕,感谢诸位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