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说明的是,如果家长是只对子女产生失误或失信的,那么子女应该首先谅解家长,比如家长因为忙所以忘了,因为年龄大而失误等等。出现这些问题,不是本节所要探讨的“劝谏”的问题,而是子女应该理解、体谅,并做出沟通的问题。
如果因为家长无意间对子女产生了失误或失信的,子女去责备家长,那就是子女“不孝”了。
家长出现不当的行为,分为违法、违规及不道德的行为三种。
我们认为,道德本身没有绝对的对错,比如有没有见义勇为、要不要借钱给亲戚、是不是比较自私自利等等,对于这些家长道德品质方面的问题,子女不必过多干涉。因为这可能是家长个人的性格因素造成,也可能是家长的成长经历和周围生存环境造成的。只要家长对子女尽到抚养的责任,子女就该感恩,而不应经常站到道德的高地上对家长品头论足。这样做,反而是对家长的不尊重、不尊敬,违背了孝敬家长最重要的方式——敬!这种情况下,子女应该多些谅解家长,多跟家长沟通,看看有什么难题,可以一起其帮助解决。
还有例如家长的婚姻感情问题,家长如何分配使用财产问题等,只要家长在头脑清醒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子女最好都不要去干涉。如果子女去干涉这两个问题,一般来说都是子女出于自身利益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如果产生违背生养人意志的行为,则是“不孝”的行为——当子女在向家长索取利益或在干涉家长的合法权益,都不是在报恩,反而像生养人欠了子女的债而子女在自己成年后向其进行“讨债”。举个例子,新闻里经常报道说某个老人,因为保姆长期对他关照陪护很用心,而子女对他爱理不理地,于是老人将财产合法地赠予给这位保姆。此时,如果子女提出反对,就是干涉老人的合法权益——这些财产是老人自己合法获得并积累的,如何分配或消费,是老人自己的权利,只要老人不是被骗就好(建议老人找人见证或去公证处做个公证,这样比较能够兑现自己的意愿)。
而对于没有遵守“规章制度”方面的违规问题,有可能对周围的他人、社会或所处的组织造成一些不良影响,比如不按顺序排队、上车不按车票坐座位等,子女只需要提醒一下家长即可。
唯一需要子女进行劝谏的,是家长可能有违法的行为。因为家长一旦有违法行为,首先就会危害社会及他人,其次会影响或危害自己家庭或甚至是家人,最终对该家长自己不利(比如赌博、诈骗、盗窃、贪污受贿等行为)。因此,不论是从对家长好的角度,还是保护自己和家人的角度,或是维护社会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出发,作为子女都有必要进行劝谏。
以上文字摘自余源鹏《行孝——孝敬的十二种方式暨新时代孝道》一书论及#孝敬父母#孝道#孝顺父母#孝经的内容。
《潮州日报》2022年6月12日刊发文章:《一部提倡新时代孝道的佳作》——家庭道德教育读本《行孝》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