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视力好,能明察秋毫。最爱三五之月,又圆又亮。那时在乡下,没有路灯,有月亮的晚上,房屋树影路两边的草丛都能看清轮廓,只是没有颜色罢了,都是深深浅浅的黑色或者灰色。所以,那时最爱看夜空。或者繁星满天,或者明月当空。那可都是夜间才观赏得到的景象。小孩子总爱分个高下,觉得月亮才是天上的公主,那些小小的星星都是公主的仆人里面,就是“众星捧月”的感觉吧。
我们一眼就看出了满月里面有暗影,也觉得好奇。就从大一点的孩子那里听到了嫦娥奔月的故事,带着故事一观察,果然,那个高的影子像一个梳着高高发髻翩翩起舞的仙子,风姿卓越,超凡脱俗,旁边那个矮一些的影子是一只活泼可爱的小兔子在捣药呢。越看越像。后来上了几年学,又听说了吴刚伐木的故事,再一看,高影子又像一棵高耸入云的桂树,而那个小影子就是那个卖力砍树的吴刚,想象力丰富的我似乎还能听到砍树的声音呢。后来再看月亮,时而觉得是嫦娥逗兔,时而是吴刚伐木。因为有了故事,赏月又多了些趣味。
前几日,看了马王堆出土的T型帛画,代表天宫的月亮里面画着一只肥硕的蟾蜍。原来汉代人觉得月亮里的影子像只大蟾蜍。这对我来说是个新的视角,刚巧前几日晚上出了一轮满月,我举头望明月,想好好看一看这月影像不像大蟾蜍,可遗憾的是,我的眼睛已经近视了,大蟾蜍,嫦娥,月兔,桂树,吴刚,都看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