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了电影《后来的我们》,冲着导演刘若英去的,那个也叫“奶茶”的文艺女青年。
看完五味杂陈,讲的东西挺多,遗失的爱情、温和的亲情,青春的奋斗迷茫,夫妻间的猜疑、同学间的攀比......画面生动,甚至有趣。
从不下雪、四季长青的广州,没有京城的孤寂萧瑟感。我观影的那个厅,并没有呈现北漂朋友票圈“哭倒一大片”的景象。
旁边的妹子,反倒是一边嚼着薯片,一边咯咯咯地笑(尤其是周冬雨假装高潮那段),然后沉默、安静,最后掏出纸巾,默默擦拭眼泪。
和这个妹子一样,爱情虐恋并没有戳出我的眼泪,反倒是田壮壮饰演的父亲留给女主小晓的一封信,念出我滚烫的泪水。因为没带纸巾,打湿眼眶后就及时止住。
强忍情绪的后果,就是回到家还一直陷在剧情里,不得不在微信群和朋友分享、讨论,才能从思考中抽离出来(原谅双鱼的多愁善感)。
01
关于“小晓为什么要和见清分手”成为讨论的焦点,当初不就是想要在北京有大房子住吗?林见清为了她都做到了,为什么离他而去?如果不分手,本应该是正宫的她怎么还可能差点做了小三...
有朋友直接抛出论断:作,爱情就这样作爱了。
然后上升都整个电影都是作:大学本科生沦落到隧道卖黄碟、聪明伶俐的姑娘最后还是满屋子快递箱,这样的设定让她无法理解。“我已经不是原来的我”,女主和男主的这个分手理由,也让她觉得无法接受。
经典对白
林见清:如果当时你没走,后来的我们会不会不一样?
方小晓:如果当时你有勇气上了地铁,我会跟你一辈子。
林见清:如果我们当年不管不顾的结婚了?
方小晓:也许你已经有十个八个小三了。
林见清:如果当年我们一直在一起,是不是现在很幸福?
方小晓:也许你就不会有现在的成功了,如果没有如果。
她觉得很跳戏。
我觉得,她可能没明白,方小晓为什么要和林见清分手。
02
爱的反义词不是孤独,也不是恨,而是冷漠。
爱情可怕的地方,就是打着“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的旗号,一边在自卑中前行,一边又暗自埋怨对方的物质欲。被隔板间房东赶出来,大年三十搬到地下室,林见清不吃不睡,自顾自地一个人疯狂对着电脑打游戏。
即便小晓深夜背起行囊,和他说再见,还是无动于衷,一张冷漠脸。见清最后追到地铁站,却没有勇气上车挽留。车门关上,一对曾经的恋人被残酷的现实,划成两个世界。
幸福不是故事,不幸才是。人总要失去点什么,才会找回自己,继续谱写故事。小晓的离开,让见清从压力中得到喘息,找回专注,也找到一份好工作,成功在北京买房。
林见清,努力变成了方小晓想要的样子。却不知道,当这个男孩愿意为她“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河蟹”的那一刻,方小晓已经放弃了大房子的执念,甘于有情饮水饱。
人一旦追求起钱和权来,就往往容易迷失自己,也会忘记来时的路。所以,功成名就的林见清,春节回到生他养他的家,会说“这个破房子有什么好”。对于年迈的父亲,一言不合就烦躁。
不去了解对方想要什么,把自己所想的强加过去,并希望从对方的态度和表情中,得到满意的反馈。这种爱情会很累,渐行渐远。
方小晓就是明白这点,所以才决定离开林见清。于是有了这句:后来的我们什么都有了,但是没有了我们。
多年后重逢,林见清已结婚有小孩,一直爱着他的方小晓,守着这份“爱而不得”的感情,却孑然一身。
03
如果伊恩再也找不到凯莉的话,那这个世界就再也没有色彩了。
回忆是彩色的,两人10年后重逢的画面,是黑白的,但不是因为伊恩找不到凯莉,而是凯莉没有了伊恩。方小晓一直没有忘记林见清,一个人的日子,对她来说是没有色彩的。
影片并没有停留于对这段爱情的嘘唏感叹,对于两人的情感疏导,也提供了方案。爱情变成了亲情,才是完整的。片尾,林见清父亲给方小晓写的信,经田壮壮声情并茂地念出来,戳中无数观众...
缘分这事,能不负对方就好,能不负此生真的很难。
我明白,就算你们俩走不到一块,我们也会是一家人。
好好吃饭,累了就回来。
是啊,除了爱情,这个世上还有很多感情值得我们去不辜负。为父母、为亲人,为关心自己的朋友,都应该好好去生活。
最后,方小晓的世界,又变成了彩色的。
正在饱受爱情之苦的人儿,请记住,好好吃饭,好好睡觉,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