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存在绝对完美的状态,绝对恰当的时机,想做好一件事情,唯有立马开动。
以写工作方案举例,可能你只是预先构思了两三点想法,觉得不够全面,而犹豫着不敢动笔。事实上,你所看到的堪称无懈可击的作品,都是在过程中加以完善的。所有的初稿都是垃圾,但这并不妨碍加以优化后,成为被人赞许的佳作。
只要开动,就预料不到什么将会发生。可以边写,边查阅资料、浏览优秀案例,也可以自由联想,随手涂下产生的任何点子,拾取一二。在这些碰撞中,加之自身多年的经验、习得,灵感会常常不找自来。
先动手,再优化;先沉浸,再学习。这在很多领域都通用,写文章、学语言或是练习其他技能,也是如此。没有准备好,等状态好再开动,那终会一事无成。
昨天在TED上看了Laura Vanderkam的演讲——“如何掌控你的自由时间”,提到一个例子,
一个女主人回家发现地下室被淹,于是,她额外花费了一周共7个小时来整理地下室,打电话让人修理,善后。
可如果有人在这事发生前问她,你有时间在这周花7个小时锻炼吗?她肯定会说,不,我每天都很忙。
Laura Vanderkam总结说,我们所说的没有时间做某事,就等于这事不是最主要的。每周有168小时,减掉睡眠的56小时、工作/学习等,至少还剩30小时,足够做想做的事情了。
以下几点是我的小体会,对提升效率有帮助,供参考~
1、瞬间转移注意力
人人都身兼多个角色,大体分学习、工作、人际关系、家庭、情感、健康六个板块,你没法预测未来,因此,意外事件的到访不可避免。这其间,发生任何一件切身的小事,只要足够上心,就容易造成情绪上的波动,更别提接二连三地不同事情交织了。
若想要生活在相对平静的状态度过,练就瞬间转移注意力的能力颇为关键。这里所说的转移,并不是说对意外事件的正常反应(或产生的这种情绪)就消失了,而是先告诉自己,暂时先放下二十分钟,不耽搁,强制将注意力放到手边急需完成的事上。
这个做法比较粗暴,但又很有效。人是情感动物,面临突发事件,很少人能做到无动于衷。
若是能立马回馈解决的,想好对策,直接应对即可。但若是无法控制事态的,沉浸在悲伤或激烈的情绪中毫无作用。不如先转移到其他事件上,冲淡它所带来的强烈刺激。这二十分钟,就像一个挡板,堵住了进一步沉溺或崩溃的可能。转移后,再回过头,已经可以理性看待,然后再想下一步怎么走了。
2、一定时间屏蔽干扰信息
关掉音乐,关掉网页,不看手机。这里的一定时间是指完全专注的时间,不在于长,五分钟也好,一小时也好,以你自身的情况为宜。某一刻开动后,就全心投入,直到感觉累了,再停止。不受外扰,享受独自属于自己的时间,将方案、文章或其他任务的条理梳理妥当,直至完成。
3、利用零散时间构思
这条和上一条同时进行。一旦感觉注意力不集中,或是疲惫,就立即从专注状态抽身。做到既可以瞬间沉浸,也能自由退出。沉浸的状态是紧绷,而退出的时候,是松散、放松的,这样有利于思维的发散,会不经意捕捉到一些灵感。这时候,你可以和他人聊聊天,调节一下,或随意浏览刚才被忽略的新闻,看视频和综艺节目。
零散时间还包括交通、吃饭、聚会、游玩、散步等,让自己时刻处于匆忙的状态太不人道,到了休闲时间,就尽可能放松吧。不受压力,反而可能会收获惊喜。
4、衡量自己的状态和情绪值
第一条是说遇到意外事件的处理,这条则是包含整个工作、生活状态。这就像是做实验,测量对象是自己的状态和情绪波动,虽然显得过于严苛,但所起到的效果还是明显的。
你可以如实记录一天中你的真实感受,选择能让你感觉到开心、难过、焦虑、信心等有显著情绪波动的事情。已经重复发生过的,可以忽略,重点是新事件。这样就可以根据情况,多做让你感觉开心、有信心的事,也可以提前预知,在难过、低潮的时候不做决定。
长期实践下来,就能让心态变得稳定,做到不会或非常少失控。
5、小憩片刻
思绪比较混乱时,如果条件方便,我会选择小睡一下(20分钟-1小时不等),给疲累的大脑一个缓冲。这还有一个好处是,带着尚未构思好的点子或某些疑问入睡,会常常在醒来的时候,想到一些补充的内容。既清醒,精力恢复,睡梦又辅助了思考,这个做法很是划算的呐。
愿你我都有时间做好自己喜欢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