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黄公望700多年前元朝著名画家,闻名于世的《富春山居图》作者。
微信,21世纪,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
又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标题党?看官先别急着下结论,看完再说不迟。
02
许多人不理解我为什么不喜欢加别人微信,以为我清高。
人称自己普通时,常说混在人群中,是找不到的那个。而我则是混在人群中,即使举着牌子也不显眼的那个,我,渺若尘埃,微不足道。
哪为什么要拒他人加为微信好友?
这要从微信谈起。微信中许多人转发段子们写的或其它渠道文章,上到国际时事政治、商界富豪,国家政坛风云人物、政策;下到明星私生活、养生之道、无聊的荤段子、励志篇、低俗的笑话等等。
许多同一内容的信息,经过微信中不同的人,重复发布。甚至很久以前已经在微信中传过的,有人第一次看到,觉得其他人也是第一次看到,又转发,微信这边的人又被看一次,当然很多内容,我是看到题目就删除。
发在微信朋友圈的信息,可以有主动权,可设置不看对方朋友圈,而在微信群中就只能被动看不想看的内容了,在微信群中没有不看某一个人的设置。
熟人熟脸,即巳建群,除特殊与已三观严重不符和或每天十几条短信者,不得不将其拉黑外,其它尚在忍受范围之内的,默默地建立起自己的反干扰体系。
先看标题,不喜欢直接删除,沉底不说话;
视频中有穿的少的或许不感兴趣的面画直接删除(大部分视频都直接删除);
每天定时删除当天聊天记录,删除的那一刻如同卸下身上的重物,又如同将塞满乱七八糟多余物品的柜子清理干净,顿觉神清气爽!
03
由此反思自己,是否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不施于人?
联想到曾国藩自律五句中第四句“谨言”,其意思为:说话要谨慎,对此要时时刻刻细心留意,这是为人处世的第一等功夫。
会说话是做人的第一功夫,说容易,做到太难,故凡人到处可见。
在网络时代,微信中的留言与人们面对面谈话是同样的,微信中丰富表情包,表明了说话人的态度。故微信中谨慎转发、发布留言等同于对面交谈,亦应谨言。
互联网的建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是社会的进步。
手机上的屁越来越多(App),有时正在“屁”上进行银行转账,一个消息弹出在手机顶端,正好挡住需要用的验证码,不知道哪位执着者,连续发微信,眼看验证码时效快过,还看不到验证码时,摔手机的心都有。
微信短信中向后看、专找犄角旮旯儿负能量信息发送、引起的那份闹心,让人不止一次决心退出微信。
可微信上不少有用的“屁”也不少,学英语的、学画画的、学跳舞的、学唱歌的、学古诗词的,还有对抗拖延症读书群。所以又不忍心退出微信。
更要命这些“屁”还挺香,大部分课程这类“屁”不收费,让我这一毛钱还想攥出油的小人物,更是欲罢不能!
还有一些公众号及一些朋友的转发文章非常有意义,充满正能量。
微信朋友间逢年过节偶尔的问候,温暖着孤独、寂寞的时光,因有这一份牵挂,又被留在了微信。
推已及人,在憋不住想满足一点小虚荣心时,只将拍摄到的美景、被简书收录专辑的小文发到朋友圈,自认为这样打扰别人的程度少些,不喜欢者可以屏蔽我。
朋友圈里有很多朋友亦如此,除特殊情况,很少一对一发送信。私下里用流行的“见人品”热点词,形容其为:微信发朋友圈见人品。
04
受一消息的启示,确定了原则⋯⋯不晒私人幸福。
源自于偶尔看到一小段子:某人,网上晒自家孩子,说孩子如何之聪明、可爱、漂亮。沒想到,见过不会说话,没见过这么不会说话的,一跟帖人说:长这么丑,还不直接掐死。
老话曾说:老婆是别人的好,孩子是自己的好。
不管孩子长得好看否,做父母的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最好。
怎么也满足一下别人的成就感,不能这么狗血吧?
话说回来,自己的事,自己偷着乐,为啥非让别人喝彩呢?
就像微信群里一些热衷于关注别人的私生活。他人怎么话,同我们有啥关系呢?犯法了,国家法律管,出轨了,老婆(丈夫)处理。
网上曾有人说,人真正的成熟,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99%的事情,对于我们和别人而言,都是毫无意义的。事实也如此!
05
黄公望先生,元代画家,50岁时厌恶官场的斗争,不愿做官,不再讨好谁,也不再将时间浪费在无聊的人、无聊的事上,过着极简的生活,把全部的精力放在自己关心、倾注的1%的美好事物上,静下心来,开始学画,开始被许多人嘲笑不看好。
二十几年来,他深居简出,专一做一件事,就是画大自然。
他居松江时,观察山水更是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有时终日在山中静坐,废寝忘食。
最终大器晚成,绘有传世作品《富春山居图》《富春大岭图》《溪山雨意图》《快雪时晴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九珠峰翠图》《水阁清幽图》《洞庭奇峰图》等,被记录史册。
如果黄公望生于时下,热衷于无聊的事,(微信中不乏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他每天坐在一块大石头上,盯着对面的山看,一看就是几个小时,眼都不眨、通过观察收集素材的情景恐怕难以实现。
黄公望的成就来源于不泯然众人,立于纷乱世界之外,专心致志做好一件事情。
大多数人是普通人,时间也是有限的,超脱无聊之事,释放出空间,亨受自然、做自己喜欢的、不妨碍他人的事,再普通也是成功的人生。
日本著名企业家、哲学家稻盛和夫先生曾举了他熟悉的一个农民,一生从事农业,将全部热情和精力投入其中,后来在一次会议上稻盛先生与他相遇,稻盛先生评论说:虽然没有高深的学问,确气质、修养不凡,不逊于参会的其他学者、名流。一个静静做好一件事的人,同样了不起。
感谢互联网时代带给人们的便捷!也许学习黄公望,在大量信息的时代,去掉浮燥、无聊与焦虑,多些正能量、沉下心来多读书、少白呼,生活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