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专题】数据分析学习(常用函数篇)

视频教程:【课程2.0】Excel基础操作|大厂周报制作|常用函数_哔哩哔哩_bilibili

实操情境:互联网行业大厂周报

快捷键

    CTRL+SHIFT+L  筛选功能

    CTRL+Z              撤销上一步操作    

    CTRL+X              剪切

    WIN+方向键        分屏(想分左右,就摁←或→键;上下同理)

    鼠标放置在单元格右下角并拖拽   自动填充功能

    F4  固定函数中的行/列/单元格

名词解释

    1.结果指标:以“产出”为导向,代表业务的最终结果(做得好不好)

    2.过程指标:以“投入”为导向,代表业务的实际过程(怎么做得好)

以减肥为例,结果指标就是瘦了多少斤,而过程指标就是运动多少次,控制了多少热量摄入。

    3.GMV:商家营业额

    4.商家实收:商家营业额-各项补贴,实际进入商家账户的金额

    5.曝光量:类UV(Unique Visitors)概念,通过互联网访问、浏览这个网页的自然人。访问网站的一台电脑客户端为一个访客。00:00-24:00内相同的客户端只被计算一次。一天内同个访客多次访问仅计算一个UV。

    6.访问量:类PV(Page View)概念,即页面浏览量或点击量,用户每1次对网站中的每个网页访问均被记录一个PV。用户对同一页面的多次访问,PV会累计。

    7.CPC(Cost Per Click):每产生一次点击所花费的成本。

    8.单均实收:商家实收/有效订单

    9.同比:与上年/上月同期相比。通常是指今年第n月与去年第n月比。常用于分析数据的长期趋势。

                公式为(本期数-同期数)/同期数=本期数/同期数-1

    10.环比:与上年/上月相比。通常是指表示连续2个单位周期(比如连续两月)内的量的变化比。常用于分析数据的短期趋势。

                公式为(本期数-上期数)/上期数=本期数/上期数-1

    11.每个月第一天=date (year (), month (),1)

         每个月最后一天=date (year (), month () +1,1)-1


数据分析师素养/小知识点

1.打开数据表第一件事,备份源数据,以免对数据造成不可恢复的修改。

2.打开数据表后,查看数据量,对数据量级有概念。

3.对数据的细微差异/变化敏感,主动思考数据差异的原因。

4.使用功能栏中的“视图”--新建窗口,配合分屏功能,可以方便源数据的查看和调用(减轻来回切换工作表的工作量)。

5.使用功能栏中的“视图”--冻结窗格,通过冻结首行/首列的方式查看数据。

6.在Excel中,日期+1=后一天的日期,数字1可以等于1900-01-01(数值与日期转换)。

7.永远不要用Excel中的日期格式存储日期数据

8.条件参数中直接引用单元格或者使用函数,不需要添加双引号;

   当函数中涉及文本,需要加入英文双引号;

   大于小于等于符号也需要加入英文双引号,且要使用 “&” 才能和后面的条件值相连。


实操部分——数据透视表的建立及修改

1.选中任一含数据的单元格,菜单栏选择“插入”——“数据透视表”。

2.右键数据透视表,选择“显示字段列表”,拖拽相关字段到对应的“行”、“列”、“值”区域。

3.重命名字段:双击数据透视表中的字段,可以进行重命名。

4.添加计算字段:

        Excel点击数据透视表--菜单栏--分析--计算区--字段、项目和集--计算字段--编辑字段名称及公式--点击“添加”(到此计算字段添加完成)

        WPS点击数据透视表--菜单栏--分析--字段和项--计算字段--编辑字段名称及公式--点击“添加”(到此计算字段添加完成)        

5.切片器/筛选器:

使用数据透视表中自带的筛选器,具有局限性,仅在数据透视表中发挥作用。

数据透视表中自带的筛选器

使用分析--插入切片器,则更加自由,可以将切片器移动到其他工作表中使用,继续发挥筛选功能。

插入切片器

6.插入数据透视图

    选择数据透视表中的任一单元格,在功能栏中选择分析-数据透视图,选择自己需要的图标类型插入即可。

    同一个数据透视表可以插入多个数据透视图,透视图的样式可以选择插入单一图(如条形图、折线图等),也可以选择插入组合图。


Excel常用函数科普

    1.SUM求和函数:【= sum (求和区域1, 求和区域2,...) 】对选中区域内的所有数值进行求和;可以利用“,”实现多个区域的求和。

    2.SUMIF单条件求和函数:【= sumif (条件判断所在的区域, 条件, [用来求和的区域] 】对选中区域内符合条件的数值进行求和。

    3.SUMIFS多条件求和函数:【=sumifs(用来求和的区域,条件区域1,条件1,条件区域2,条件2...)】 对选中区域内符合多个条件的数值进行求和。

    4.Year函数:【Year()】返回单元格中日期对应的年份。

    5.Month函数:【Month()】返回单元格中日期对应的月份。

    6.Day函数:【Day()】返回单元格中日期对应的日期序号。

    7.Date函数:【Date(年份,月份,日期序号)】自动生成日期格式。

    8.Edate函数:【Edate(开始日期, 月数)】可以用来表示日期之前或之后用于指示月份的日期。例如:edate(2020-07-31, -1)得到的结果就是2020-06-30;edate(2020-07-01,+1)得到的结果就是2020-08-01

    9.Eomonth函数:【Eomonth(开始日期,月数)】用来表示月数之前或之后的月份的最后一天。例如:eomonth(2020-03-01,-1)得到的结果就是2020-02-29;eomonth(2020-03-01,+1)得到的结果就是2020-04-31

    10.Subtotal函数:【subtotal(指定函数,选择区域1,选择区域2,...)】该函数可以根据源数据的筛选进行求和,更加灵活。

    11.IF函数:【IF(逻辑比较条件,结果成立时返回的值,[结果不成立时返回的值])】利用该函数实现逻辑判断,进而得出想要实现的结果。该函数嵌套较考验逻辑,需要勤加练习。

    12.VLookup函数:【Vlookup(要查找的数据,要查找的位置和要返回的数据都包含的区域、要返回的数据所在区域的列号,返回近似匹配或精确匹配-指示为1/TRUE 或0/False)】利用该函数来查找匹配的项。

    注意:所要查找的数据必须在区域的第一列,否则会报错!!

               Vlookup的精确查找要非常精确,即使只是多一个空格都无法匹配。解决办法是添加通配符【*代替不定数量的字符,?代替一个字符】,并用“&”来连接。而Vlookup只会返回查找到第一个值,即使匹配的值可能有多个。

    13.Match函数:【Match(查找项,查找区域,匹配类型)】该函数用来查找值所在位置,通常会返回所在的行/列,实际案例中一般配合index函数使用。

    14.Index函数:【Index(数据区域,行,列,匹配类型)】该函数用来查找符合特定坐标位置的一个值或一组值。

     注意:Index函数也可以返回整行或整列的数据,具体用法为:如需返回某列数据,将行属性值设定为0,并在数据区域中选择X:X+n列(即不选择特定单元格,仅选取多列);如需返回某行数据,类比即可。

    PS. Sumif(s)+Index+Match函数可实现更高级的求和,可以多加尝试~




OK,常用函数篇就学习到这里~下一篇更新,高效大厂周报的制作(依旧是follow戴师兄的课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