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顶层设计
与英明神武的父亲比,康熙少年登基,弱冠之年就已经斩杀鳌拜、削三藩,人到中年又收复台湾、蒙古,彪悍的功绩惹来无数史家为其高唱要求再活500年;与风流倜傥、好大喜功的儿子比,乾隆一上来的目标就是名气上一定要赶超爷爷,所到处坚决贯彻痕迹化宗旨,留名、留字、留诗、留情。雍正中年即位,辛辛苦苦13年,留下无数骂名,文字狱、血滴子、暴君、喜怒无常。但雍正在整个朝代里却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尤其是他在维护满清政权,在建立顶层设计的种种制度上,都开创了封建帝王的一系列先河。让我们从几件小事中体会一下:
密折。相当于现在的私信,是皇帝与臣子之间私人秘密通讯,用一个专门的盒子装上双方的亲笔信,盒子上两把锁,只能有双方本人才能开启,确保了安全性。私信的内容,有问有答,有陈述性的,也有立意分析的。在谈年羹尧时就提过,雍正与年羹尧之间的私信,亲密到要求年羹尧在青海捎带土特产,其他诸如推荐后备干部、给他人穿小鞋的信必不可少。大部分的私信,还是带有告密性质。雍正在密折,尤其是告密信上的处理,显示出强大的个人政务处理能力。普通的告密,容易偏听,而雍正将密折的权限,扩大无数,使方方面面均有密折的机会,当很多矛盾、甚至相悖的信息汇集时,再通过调查、取证,得出真相。
钦差。这是一项针对严查地方亏空的制度,为避免相互之间的袒护,由雍正亲自选一批人,基本都是三品以上,组成专项组,手持尚方宝剑,去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摸情况、查问题。由此,地方贪官都傻了眼,跟专项组没打过交道,台账、库存对不上,急的团团转。更狠的是,专项组随行的工作人员,三品以下各人不等,如在某地查处一人,即由相对应品级的工作人员补缺,大大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一来二去,所到之处,贪腐尽亡。
充公。钦差来了,一般时间都不会长,几个月,半年,一年,肯定不会长期驻守一地的。那有亏空怎么办?就想办法补上,做到台账实物一致就可以了。怎么补?找当地的老板借。细细想来,这样一套程序下来,天衣无缝,皆大欢喜,钦差在本地查不到线索,只能赶赴下一地,地方官员顺利过关,该吃吃该喝喝,老板金主们借此与地方官建立稳定的利益关联,财产上毫无损失,还能赚点利息。但可惜,这些套路,精明的雍正也想到了。在300年前的清代,还没有财务管控,没有ERP集中部署的情况下,雍正颁布法令,如果有人借钱借粮,一旦登记入册,就将视为公物,打上烙印,再也拿不出来了。这就不是借,而是充公了。于是,地主也好,金主也好,基本无人敢造次。
说到顶层设计,历史上凡是提倡变法并有成就的人,诸如商鞅、王安石、高拱,皆是顶层设计的高人。设计好了,加上强有力的执行,变法也就成了。可是,时代总有局限性,人性的弱点也过多,大概没有哪种顶层设计可以一劳永逸,没有哪种制度能够经久不衰,唯有变,才是永恒的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