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在家带孩子都感觉到很崩溃,因为让他做什么,他就不做什么;让他不做什么,他就非做什么?看到人家带着小孩都很乖,很听话,就感觉自己很失败。
有时候看到人家家长的行为,也明显感觉到自己和人家之间的差距。有些家长要让小朋友做事的时候就很简单的一句话,小朋友都懂了,就接受到命令了,并且执行了。可是我家的孩子,我要说无数遍一句话,重复十几遍,他就在那里大喊大叫他也不会做。可能真的是我的废话太多了,我没有表达清楚,他还是孩子,有很多事情可能就比人落后。我不应该对他要求太高,先让自己变得简单点,说话的方式,说话的内容,平时的行为都简单点,也许这样他会进步。
今天读了美国著名的逻辑学教授D.Q.麦克伦尼写的《简单的逻辑学》,发现真的是我的逻辑有问题,不会说话,不会处理事情。这本书是香港中文大学推荐的40本英文经典著作之一,广州哈佛大学教授和学生的欢迎。可见这本书确实写得非常好,大家有空也可以去看一看。一本小书很小,也只有130页。但它的内容却远不止于此。
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说,要把我们的思想正确的表达出来,第一件事情是要讲逻辑。
就像前面说的,我经常就是想要说一件事情,但是怎么也说不清楚,有人听的还很费力,还耽误时间。尤其是教育孩子方面,很多时候我说不清楚,就用吼叫表示。但其实小孩子只是被吓到了,它根本还是没有明白我的意思。所以我要跟着这本书好好学习逻辑,学习怎样把话说清楚,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基础学科包括数学、逻辑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理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这就是所谓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了,其他的基本上都是理科,只有逻辑学属于文科,可见逻辑学是非常重要的。就像我们国家的教育现在开始重视语文了,大语文,这就是教我们从最基本的说话开始,把一件事情说清楚。
西奥迪尼在《影响力》中,将社会现象通过基础逻辑串联起来,解释了人们互相影响的基本规律,逻辑知识可以让我们更加高效地发展到工业文明。
这本书作者将,逻辑学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是准备介绍为成为一个逻辑思考者,而要搭建的思想框架。第二章陈述了贯穿逻辑思维的基本原理。第三章的重点是论证,这是逻辑思维的具体表现形式。第二、三章是逻辑学的核心探讨,如何建立正确的逻辑思维。第四章探讨非逻辑思维的根源。第五章围绕谬误,即非逻辑思维的主要形式展开论述。
学习逻辑学主要需要做一些准备:
1,全神贯注。想要做一件事情,就必须要注意力集中,三心二意是做不了什么的。就比如小时候我们都听说过的小猫钓鱼的故事,小猫咪钓鱼的时候三心二意,一会儿捉蝴蝶,一会捉蜻蜓呀,一条鱼也没有钓到。但是猫妈妈却在一心一意地钓鱼,所以它就钓到了鱼。
2,确认事实。如果我们想做一些什么事情,最好去亲身体验获得第一手感知、资料。如果没有条件去感知,就必须要严格考察与之相关的资料的真实性及可靠性,再次基础基础确认实物的真实性。不要人云亦云,听到别人说什么就去做什么?有时候眼见不一定为实,耳听也不一定为虚,自己的体验才是最重要的。
3,有效沟通。有时候我们说话说的不清楚,以为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但结果别人并不知道,最后还会产生不必要的误会。所以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你的听众会领悟你没有直接表达的意思。想要表达一件事情,就要把这件事情说完整,有前因,有后果,对方才能理解。与人沟通的时候,避免使用双重否定,比如“不是不欢迎他来”,直接说成“欢迎他来”。与人交流的时候也要根据对象的身份选择沟通的方式。每个人的理解能力知识面不一样,不能用一种方法方式对待所有人。
这只是一小部分,我们学习了一些简单的逻辑后,相信,不管是与人交流,还是安排工作都会提高效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生活中我们也有一些很常见的,没有逻辑的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勿用传统。是经常以过去怎么怎么样,来要求现在的行为。就比如说我婆婆经常说过去,他儿子经常用咸汤泡饭,也长这么大了,他就也经常让我儿子吃咸汤泡饭(咸汤就是大人把菜吃完了,剩下盘子里的一点油汤)。过去是因为穷,没得吃,才吃这些的。而且医生都说了这些汤里面就是油啊,盐啊,各种调料啊,还有一些杂质,没有营养,而且对孩子的脾胃不好。但是他们就是不听,把他们过去的经验当做圣旨。与我们的矛盾非常严重。
2,对人不对事。比如两个人因为这件事产生了矛盾,但是一个人经常用另一个人在其他方面的负面信息来攻击这个人,这些信息和他们面对的这件事情完全没有关系,但是吸引了别人的目光,从而影响了结果的判断。
3,以出生论英雄。就是单方面看这个人所处的环境,或者学校,就轻易下定论。比如有一些大城市会说哪些小城市不好,然后如果是来自那个地方的人,在工作岗位上就得不到好的待遇。
生活中有很多行为是没有逻辑的,但我们需要进步,就需要改变这些错误的逻辑思维。这个是这本小书里还有更详细的能力和原理,我们联合实际,我们的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