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菩提感概:如果有人听闻《金刚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这里“清净”的含义是不住于相,连清相净相也没有。如来所说的实相,即是非相,当个人听闻《金刚经》,能够不住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才算是理解此经的内容。须菩提的领悟是,能够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波罗蜜是到彼岸的意思,诸多佛法也都是教授如何到彼岸的方法。只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来说第一波罗蜜,是不能够有“彼岸”的相,也不能够有“去彼岸”的相。修行有六波罗蜜,需要注意的是也不能够波罗蜜的相。
比如释迦摩尼说忍辱波罗蜜,如来所说则非忍辱波罗蜜,只是假名为忍辱波罗蜜。这个意思也就是修行忍辱,是不能够有忍辱相的,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才能够真正地通过忍辱去到彼岸。
释迦摩尼佛讲解,菩萨应该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如果心有所住,则未见本心。因此虽然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却不会住相布施。如来所说的一切诸相,是证悟实相后所说的诸相,实相非相。
释迦摩尼佛是证悟实相后才传授佛法,故说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释迦摩尼佛所说的一切,也都是教授弟子如何来证悟实相。如果个人能够按照释迦摩尼佛所教授的法门去修行,也就可以证见实相,找见本心。不过如来所说法,无实无虚,不能执着于法。
因此如果心住法相去行布施,就好比人依旧在黑暗的房间内,无所能见。如果心不住法相去行布施,就好比人眼睛明亮,照见种种色相。
释迦摩尼佛将证悟实相比喻为去到彼岸,并且在《金刚经》中清晰地讲解了如何去到彼岸,《金刚经》简洁深刻,如果可以认真学习,也不是特别的难懂。因此也就可以把《金刚经》作为指导修行的方便法门。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金刚经》就好比是一条去到彼岸的船筏,去到了彼岸也就不再需要船筏了。所以还是要实修实证,才能够真正地证悟实相,而不是只是去感悟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