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很小的事,就能在不经意间培养孩子的一种能力,或许是好的,也或许是毁灭性的。
1
元旦回了趟老家看老人,在家陪了孩子一天,应孩子要求,我们睡醒了还赖在床上。
南方的冬天虽没有雪花飞舞,但入了九的冬天还是有了瑟瑟寒意。
孩子睡在我和他爸爸中间,可能是他觉得有些闷热,两个小脚丫子一套连环腿就把被子掀开了。
孩子爸抓起两个小腿就往被子里收,孩子不让,一边蹬着爸爸,一边努力试图挣脱。
孩子的力气还不足以能蹬开像个大钳子一样牢牢固定住他的一双大手,孩子使出了杀手锏:哭…
边哭边喊着妈妈。
我化身成女超人,说:妈妈来解救你!
对着孩子爸一阵痒痒挠,果真就把孩子解救出来了。
孩子爸起床后,孩子对着我一顿狂蹬,我一会假装哭,一会真投降,但孩子似乎在发泄一般,不肯罢腿,我说:你真的弄疼我了。
他才停下来。
看他眼神,明显带着挑衅,但又有些愧疚。我明白,孩子心里有事了。
我抱着他:“怎么了?刚才你的脚有没有蹬过瘾啊?我可是已经被你蹬疼了。”
孩子把头埋在我的怀里,说:“对不起。”
“为什么要蹬我?”
“爸爸把我弄疼了”
“怎么弄疼了?”
“他箍着我,我不能动,把我弄疼了,他还不放。”
之前一点也没在他爸爸面前表现出来,却在他走后全部发泄给我了。
我都不敢想,如果我们不改变我们对孩子的态度,孩子以后会是受气包,还是小霸王?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
“我们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孩子的心灵。”
可是当孩子已经觉得来自父母一方的爱过于霸道无理时,他只能收起撒娇和依赖。
但是,不巧的是我的孩子就不是个愿意忍气吞声的孩子,他把怨气和委屈全部撒在对他相对温柔的妈妈身上。因为妈妈让他觉得安全。
孩子的行为多像我们自己,我们面对领导和上司往往连一句硬话都说不出,可是面对孩子,我们任意挑逗,他生气了就是小气,他哭泣了就不是男子汉了。
2
无独有偶,朋友家的孩子小禹是一位活泼、好齐心强的8岁男孩。
多半时间,他的表现都还算很平常。但是一天当中,大概会有一到两次,他变得兴奋、好动、吵闹。
这天晚上小禹的爸爸下班回家时,一开始总是冷静、客气地请小禹安静下来,要他玩游戏的时候静一点。
爸爸一开始要求时,小禹的反应和大多数孩子都一样:他对爸爸的要求置之不理。
一会儿,爸爸的声音开始提高了:“你给我安静下来,不然就回房间去!” 小禹回答:“好啦”,但他并未表现出任何安静下来的举动。最后,爸爸生气了,他开始大叫:“如果你不马上安静下来,我就要揍你了!”
这一次,小禹变安静了,而且安静的状况维持了一个多小时。之后又是一个爸爸不愿意看到的循环开始……
在这里让我们看看爸爸和小禹从彼此身上学到些什么。对小禹来说:“他已经学到,爸爸第一次要他安静的时候,他可以不用做到。等爸爸提高音量,还是可以什么也不用做。在提到揍人之前,完全可以不用理睬。只有当爸爸说揍人的时候,那才是认真的。”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从这里开始学到了,任意胡为和恃强凌弱……
一般情况下,做爸爸的可能会认为,小禹只是个不听话的小孩。实际上这句话只对了一半,在这件事上他这个做父亲的,本身也是问题的一部分。如果爸爸能够承认这一点,他对整个情况的分析角度就会更宽广。
爸爸学到的事情是,我的威胁无效。愤怒和打人才能得到我想要的效果。那么有没有一种即让小禹听话、却又不一定要动武的办法,同时还能让他明白的道理呢?
应该说是有的,如果这个爸爸看到和想到了以上的症结,那就说明他已经领悟到一件很重要的事。他了解到,他对小禹的反应方式,也是小禹之所以不听话的部分原因。
许多父母不愿承认这一点。因为他们无法正视自己或许也做错了一些事。很多时候父母与孩子都需要调整和改变行为。
我们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都要多多设想一些对孩子将来所能产生的影响,这样,在生活中我们才会随时帮助孩子学会处理问题和调节自己的能力。
我们成为父母的这个时代给我们的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不仅仅是给孩子提供物质需要,更重要的是通过每件小事来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拥有良好的品格,才能让孩子的人生过得更加幸福和快乐。
(怀左同学第三期训练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