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骆宾王
三秋倦行役,千里泛归潮。
通波竹箭水,轻舸木兰桡。
金堤连曲岸,贝阙影浮桥。
水净千年近,星飞五老遥。
叠花开宿浪,浮叶下凉飙。
浦荷疏晚菂,津柳渍寒条。
恓惶劳梗泛,凄断倦蓬飘。
仙槎不可托,河上独长谣。
译文:
长年在外的我已经不再愿意漂泊在外了,即使远在千里之外也想能借着潮水立即回到家中。
竹制的小船如箭矢一般在水中前行,船体如兰花一般在水中晃动。
两岸修建着坚固的堤坝,水中有着高大建筑呼应着河上的桥梁。
河中水流清澈的如同能穿越千年的时光,看见行星辰轮转的痕迹。
水中层层叠叠的浪花反复盛开,秋风吹过叶片带来了凉爽的气息。
水中的荷花上只有稀疏的莲子,岸旁的柳树树叶已经掉落。
忙忙碌碌的在外漂泊,早已厌倦了这些无所归依的生活。
即使是去往天河的船我也不愿意上去,只想在这条归家的河上放声高歌。
赏析:
这是一首思乡的诗词,以唯美浪漫的想象书写了归家的水路。
“三秋倦行役,千里泛归潮。”
“三秋”:指秋季。七月称孟秋、八月称仲秋、九月称季秋、合称三秋。
“行役”:泛称行旅,出行。
开笔就点出了主题,在秋季厌倦了在外漂泊的时光,借着潮水的汹涌想要立刻回到故乡。
诗名为《晚泊河曲》,在夜晚之时停在河水旁听着河水的吟唱。而在水边停留的原因是因为自己要接着水路归家。这一联诗句中充满了温柔的缱绻,在累了的时候河水能把自己从千里之外送回去。
“通波竹箭水,轻舸木兰桡。”
“通波”:指流水。
“竹箭”:竹制的利箭。
“轻舸(gě)”:快船;小船。
“木兰”:围场名。
“桡(náo)”:打扰。
水流中急速前进的船只如同利箭一般,但在温柔的河水中船只的晃动不过如花朵木兰一样温和。
归家的船速是飞快的,但船体很平稳。不过如枝头花朵一般轻轻摇曳。让这段旅程舒适而安逸。
“金堤连曲岸,贝阙影浮桥。”
“金堤”:坚固的堤堰。后作为堤堰的美称。
“贝阙”:以紫贝为饰的宫阙。本指 河伯 所居的龙宫水府,后用以形容壮丽的宫室。
两岸的堤坝高大坚固,在河水中能看见两岸高大的建筑和水上的桥梁相映成趣。
骆宾王非常擅长用错综的手法为文章增加生气和趣味。他不说桥下的水中是岸上的倒影,却说水下龙宫的影子之中漂浮着一座桥。
“水净千年近,星飞五老遥。”
“五老”:神话传说中的五星之精。历法典籍认为、木精曰岁星、火精曰萤惑、土精曰镇星、金精曰太白、水精曰辰星、此五行曰辰星皆右行于天。
这流淌了千年的河水清澈无比,似乎这千年的时光都是很短暂的存在。河水中倒映着天空的星辰,随着波光的晃动好似在遥远的天际飞动。
这一联诗句极其富有浪漫色彩,在世间的长河中河水一直澄澈即使跨越千年也没有改变,让漫长的时间也显得不再遥远。而远在天际的星辰似乎借着水波从远处飞奔而来。
“叠花开宿浪,浮叶下凉飙。”
“宿浪”:指夜晚的浪。
“浮叶”:谓薄而轻的叶子。
“凉飙”:亦作“ 凉飇 ”。亦作“凉颷”。秋风。
在夜色中水里白色的浪花层层开放,从树叶上吹来的秋风已经带来了凉意。
这是水路上的行程,水的浪花随着水流的涌动层层叠叠的开放,而水面带来的凉风则是从山林上吹拂过的落叶而带来的。这一联诗既有近景又有远景,凉爽的触感和视觉看见的动态落叶与浪花相结合让寒冷中都充满了生气。
“浦荷疏晚菂,津柳渍寒条。”
“菂(dī)”:莲花的果实,即莲子。
水中的残荷只剩下了稀疏的莲蓬,岸旁的柳枝也失去了树叶徒剩下枝条。
深秋的萧索,荷池中只剩下稀疏而枯朽的莲蓬,水岸旁的柳树也泛起了寒霜,枝条上都能看见冷意。这一联中的“渍寒条”我更倾向于是说落叶,可以呼应上一联的“浮叶下凉飙”寒风带走了包裹柳枝的树叶被吹拂而下后还被霜气侵染沾上了白色。这归家的路途中是充满美感的,却也是充满凄凉的。那些无所皈依的生命就被遗留在了寒风中。
“恓惶劳梗泛,凄断倦蓬飘。”
“恓惶”:忙碌不安貌。
“梗泛”:漂泊无定。
“凄断”:谓极其凄凉或伤心。
“蓬飘”:飞蓬飘荡,以喻人之流徙无定。
在外漂泊的日子中是如此凄惶不安,再也不愿意这样无所依托。
诗文是以归家开端的,沿路的景色虽美也是因为这是通往故土的原因,即使如此也难掩秋季带来的衰败,作者看着这些景色心中也有惶恐,他担心独身在外的自己也会这样被无声的吞没于时光之中。
“仙槎不可托,河上独长谣。”
“仙槎”:亦作“僊槎”。 神话中能来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竹木筏。
“长谣”:放声高歌。
即使是能通往天河的船也并不值得踏上去,就在这条河水中摇摆的小船上通向归家才是最安稳的幸福。
天河是最为至高的存在,象征着权势,那么多人所追逐的地方。但真的在外游历后,见识了人情冷暖,世事变迁就能体悟到安稳的生活比滔天的权势更为可贵。人生的选折没有对错,但错过的风景却难以再现。
此诗以景叙情,情景交融,丰富的感情掩盖在了热闹又寂寥的秋景之下。也许我们渴求的和追逐的从来不是同一个终点,但希望在明悟的那一天我们都能有重新起航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