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个年轻的教师经常把自己读书、写作与研究的经历与我交流,把其成果发给我指导,我很敬佩这样的年轻人,首先他们有自我成长的驱动力,其次是懂得找个先行者作为自己的学习教练,不断指引自己的行动方向。我通常鼓励他们说:“要坚持下去,不要着急”。
为什么我总是对这些年轻人这样说呢,是因为我接触过很对曾经有志的年轻人,刚开始都是有如此的热情,有信心实现自己成长的飞跃,愿意与我建立联系。但是遗憾的是,大多会不了了之。
阅读美国彼得•圣洁等著的《第五项修炼——终身学习者》一书,其中的一些观念让我理解了这些年轻人的现状与习惯。书中提到了“反应性学习”与“更深层的学习”两个概念,并做了如下阐释:“各种学习都包含思考和行动。在反应性学习中,思考是在已有的心智模式下进行的,而行动则是在过去的行为习惯模式下进行的。更深层的学习实践能创造对更大整体的更深层的见解,包括整体的现状及其演进的方向,学习所带来的行动将越来越成为创造未来的过程的一部分。”
上面提到的那些总是不了了之的年轻人,他们的理由往往是太忙了、没有时间,这是因为他们的学习是局限于对学校及周围当下环境做出的反应,产生的新思考和相伴的新行动,与自己感到舒适的、熟悉的、习惯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范畴产生了博弈,短时期得不到预期回报的心态,便对眼前的不尽人意的结果,对与自己所了解和相信的不尽相同的说法和做法,有了质疑的态度。我曾经反复提醒他们,试图唤醒他们的这种心态,但是得到的回应却是苍白的,甚至是一些抱怨,久之,就变成了对眼前利益与习惯的辩护,最终会强化自己原有的心智模式,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现在的行动应该是“正确的”。
重复每天的思考与行动自然成为常态,低质思维和行动的生活推涌着自己的人生航程。那些“做个平常人”“多活几日比啥都强”“等退休再好好干点自己的事”的议论,完全是在自己原有的世界观里寻找安全感,如此,与外面的世界便隔离开来。
别忘了,人与机器不同,人是与大自然一样,是一个活跃的、有生机的生命系统,生命系统不像机器只是部件的组合,它是时刻都处在生长变化中的。因此,一个人在考虑自己的生命成长时,首先认定自己是一个整体的生命系统;其次自己又是一个局部的个体。大约200年前,德国作家、科学家歌德就认为,整体是一种动态的活体,它不断地“以具体的表现形式”生成持续变化的现实存在。而局部则是整体的一种表现,它绝不仅仅是一个组成部件。两者的存在是通过不断地表现为各个局部来实现的,而局部则是以整体的具体化身形式而存在。
该书观点认为:“所有学习都涉及我们如何与世界互动,以及从中能开发什么样的能力。有所不同的是见解的深度,及其所带来的不同的行动源动力。如果见解从未超越事件本身和眼前情况的表面层次,行动就会是反应性的。然而,如果能深入参透更大的整体及其所生成的“现实”,以及我们自己与这个整体的联系,那么我们行动的原动力和有效性就将获得更大改观。”
但是,事实却是不断生长变化的生命整体相遇呆板停滞的个体局部。具体来说,是生命系统整体不可阻碍的自然成长,而个体行为却习惯于当下的现状,因缺乏有理想、有意义、有力量的高远的使命,而相对静止。也就是说,这样的生命个体不能清楚地意识到“什么样的行动才能服务于正在生成的现实,以及怎样让新的灵感和洞悉服务于呈现中的新现实”。生命整体与个体局部不是同步的,思考与行动不是一致的,目标与使命不是匹配的。个体局部无法满足整体生命的成长需要。
书中说很多创业者所表现的能力,是其体察客观情势,并使自己的行动与之相适应、相和谐的功夫水平的展现。正如著名经济学家赖恩•阿瑟所说:“每一项意义深远的创新都要以一种内求的历程与基础:潜入内心更深处,使实证和真知浮出水面。”这种内求的历程就是所有创造力的核心。“一方面是很强大的自信心,觉得自己的选择和行动事关重大;另一方面是很深的谦卑感,觉得有超越自己的力量在引导自己。
“各个有生命的组织,能否学会融入超越自身的更大的势场,并导引自身朝着利于全局健康和兴盛的方向努力。深切的聆听,并对超越自己先入为主之见和以往的习惯思考方式保持开放的心态。对旧的认同感和控制欲“放得下”。
我可以做一个形象的比方,这个比方也是听了一个年轻人的倾诉而想到的。年轻人说:“有很多需要我去争取做的事情,有很多的荣誉等待我去摘取。”我说:“你要有自己整个生命的最终的使命,这个使命在你前方遥远的地方,也许你现在是看不到的,但是却是你为之一生付出努力去寻求的,而且这个使命不要随意更换。而追寻这个使命的道路就在你眼前,道路两边不时会出现各种美丽的鲜花和累累的硕果,你完全可以因你的付出去观赏这些你遇到的鲜花和硕果,但也可以不贪恋这些一直往前。切记你的思考与行动是为了最终的那个人生目标,路边眼前的这些鲜花和硕果对你来说不是最重要的,如果不停下来欣赏和摘取不会影响你对使命的执念。有了这种心态才会实现生命整体与个体局部的和解,近期目标与远大使命达致和谐。如此,方能觉悟“选择主动为生命进化服务的重要性,有意识的参与更大的变革之势场。势场会发生改变,塑造客观现状的各种力量,就会从重演过去,转向促生正在呈现中的未来。”
“真正的领导力并非来自企图心或是源自地位的威权,而是来自于一个人一生专注培育自己的深入倾听能力:既倾听当下,又倾听若隐若现的未来,以及将自己的注意力从无论是金钱、权利还是奉承等自我关注或他人的不良影响中释放出来。”正如黎巴嫩作家纪伯伦的一则小诗所描述的一样:“如果有一天,你不再寻找爱情,只是去爱;不再渴望成功,只是去做;你不再追求空泛的成长,只是开始修养自己的性情;你的人生,才真正开始!”
有一名年轻人对我说:“我每天坚持看一篇文章,体会文章的思想观点、语言表达,甚至是它的谋篇结构,我感觉到了自己的镇静,有一种思考与行为碰撞,然后生成自己想法的冲动,然后把这些奇妙的体会记录下来,形成一篇文章。”我说:“你已经走在了不再在乎眼前结果的输赢,去虔诚地经营自己未来的那项崇高的事业的路上!”我希望他仔细领会南怀瑾大师在《原本大学微言》中的诠释中指出的“领导力形成发展的七证反思空间:知、止、静、定、安、虑、得”。
其实,一句话就可以解释清楚我想表达的观点,为一个更大的整体的福祉服务,生命就能实现不断地自我创造。谁能想到做到这一点,谁就能实现工作、生活与生命的自然融合,最终收获幸福美好的教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