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区小学教育东部共同体参加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回眸
【引言:三个和尚来到一个村庄。这是个饱受苦难的村子。村民们对世界,对生活都不再有热情。三个和尚用石头煮汤,引起村民的好奇和参与……最终煮成一锅石头汤。】
2019年12月4日—12月7日,由蒲公英教育智库与新校长教育传媒联合举办的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在四川成都举行。
南京市栖霞区小学教育东部共同体一行8人在理事长、南京市金陵小学林慧敏校长的组织与带领下,现场参与学习。
本届年会主题为重建教育生态:共煮一锅石头汤。活动内容丰满,论坛高位引领,氛围激发思考。于是,结合分享的案例,关照教育的实际,对本届年会主题以及未来工作方向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以及更明晰的认识。
一、重建教育生态:教育需要更多绿色
有人认为,当下的学校像“工厂”,有人认为,教育的特质像“农业”。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提出,未来的教育,既不是工业,也不是农业。因为未来的学校不应再是“披着华丽外衣的教育工厂”,也不应再是“单品量产的庄稼田”。未来的教育,她理应更像森林的样子,是不同生命个体自主生长又相互依存的赋能环境。教育更有森林的样子,教育需要有更绿色的生态。
(一)见微知著:先见树木,再见森林。
1、每一个孩子都充满可能。
第六届教育创新年会开幕式于2019年12月4日晚7:00在成都市西部国际博览城开启。第一个节目是合唱,唱的是清代诗人袁枚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一群孩子站在舞台中央,缓缓吟唱着,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表达如苔花、如树木般存在的同时,也传递着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对所有与会中国教育人的忠言与提醒————看见儿童,因为他们虽小,也能学牡丹开;因为他们虽小,也能构成森林。
2、每一门学科都无比重要。
本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既有论坛交流,也有艺术展览。在大厅入口的地方,有一块展牌,上写“叽叽喳喳的寂静”几个字,呈现了来自22所学校学生的艺术创作。其中有来自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回民二小教育集团孩子们的作品。
在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制约经济发展的环境里,这群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绝处逢生般让想象力迸发,成为物质远不如精神富裕的高原上的一抹绿色、一片风景,让所有人对黄土高原的认识增添了新的内容与内涵。第六届教育创新年会轮席主席、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回民二小教育集团黄莉总校长说,尽管地处内陆,不面朝大海,我们也能静待花开。因为先见树木,所以见到森林。
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之上,有内陆,也有沿海,有乡村,也有城市。这些共同组成了中国教育,成就了中国教育的多样性。仅有沿海和城市教育的蓬勃发展,不见内陆和乡村教育的与时俱进,为儿童造福,让百姓满意,教育的生态便失之单调,偏于一极,未来教育需朝向更明亮、更美好的未来继续前进。
“叽叽喳喳的寂静”除唤起所有参会教育人对地域之间协同发展重要性的认识,也激发起所有教育人对学科融合以及整合,以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关注与思考。本届教育创新年会的会议资料里面,除会议手册外,还有一本由《新校长》杂志社发行的新校长杂志,主要话题为音体美。艺术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大数据时代,家长对分数的追逐始终坚挺的当下,更需要让音体美等主动站到前台来,用艺术放飞梦想,点亮教育,温润生命,多彩人生。
未来教育呼唤更加绿色的生态,这些绿色体现在地域差距的渐趋缩小,体现在所有学科并驾齐驱的百花齐放,还体现在学校内部诸如角色与能力、文化与机制、课程与评价、环境与资源等多种要素的系统整合与科学设计,以努力使学校育人生态四季分明,风调雨顺,尊重个性,又集约高效。
3、每一处资源都彰显价值。
本届年会第二天下午主论坛围绕环境与资源,以“空间在革命,校园新美学”为主题,举起美学大旗,引领我们用美学的眼光审视与再造校园,认识与感受教育。
上海市同济黄浦设计创意中学地处上海外滩繁华地段,如何在小中见大,以闹中取静?张咏梅校长用校园立体视图与我们分享了学校的具体做法。为满足正常教育教学需要,她们充分想象,大胆设计,提升空间利用率。即便是楼梯扶手,也当做宣传阵地,予以充分使用。
重庆市人民小学始建于1945年,第一任校长是邓小平夫人卓琳。建校至今,随着城市的发展,先后新建和开办3所分校。每一所分校的新建,从图纸设计伊始即从现状出发,指向美好未来,融入教育的追求和想象,充分发挥出美作为教育手段的价值。大量的投入,个性的表达,在满足学校办学需要的同时,也成为周边学校纷纷效仿和借鉴的标本和参照。于是,人民路小学的校园不再是独一无二。杨浪浪校长及团队又燃起好奇,重新出发,始终将美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充分让环境说话,让美育彰显。
4、每一个评价都影响深远。
本届创新教育年会第三天下午主论坛交流话题是学生评价,来自国际以及国内共六位教育人围绕学生评价谈当下现状,谈pisa测试,谈未来方向。
来自美国的女士对比分析两种不同的评价标准,一种为参照评价,一种为标准评价。所谓参照评价,即通过横向比较,对学生表现做出鉴定。所谓标准评价,即参照统一标准对学生表现给予鉴定。比如,学驾照,就属于典型的标准评价。目前,我们的学校教育采用的评价则多是参照评价。将这两种评价标准作一对比,不难发现,参照评价更多关注被评价者没有什么,对被评价者有着比较消极的、不利于积极成长的影响,而标准评价则更多关注被评价者已有什么,从而给予被评价者更多鼓励与支持,使被评价者能够在已有基础上获得更多提升与改进。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王殿军校长站在终端显示的前沿,承担着比义务教育其他学段学校多得多和大得多的压力,但为了学生核心素养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也已经在基于实际情况,借助技术力量,尝试学生评价的改革。
微光微弱,但若足够聚焦,也能照亮他人,所以,改革评价方式很难,但也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以评价重构为教育生态重建添砖加瓦,推波助澜。
如果说未来教育应是森林的样子,则每一所学校,每一门学科,每一个课程,每一次评价,每一种资源,等等都是我们必须要先见到的树木。唯有树木枝繁叶茂,森林才能郁郁葱葱,大伞如盖。
(二)胸有丘壑:既见森林,又见树木。
教育繁盛如森林,还需能够看见森林里的这一棵、那一棵,校园里的这一个、那一个。
1、校长的生命故事藏着学校的生长密码。
有人说,一位好校长成就一所好学校。校长的高度决定着学校的高度。本届论坛,在主论坛首位发言的、来自内蒙古呼和浩特实验教育集团屈惠华总校长就用自己的生命经历为我们解读了校长的多仄人生之于学校、之于教育的另一层意义。屈校长15岁丧母,30岁第一次患癌,彼时,女儿刚刚3岁,家中还有残疾的姐姐,年迈的老父亲……就在人生欲抛弃她,生命欲远离她的时候,屈校长仍每天坚持固定时间、固定地点锻炼身体,每天坚持用买两份饭的方式逼迫自己不能放弃,不能放弃对生命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还有对教育的责任。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治疗的14个月里,屈校长一直记得登上火车离开家乡前往北京时,学生们在站台上挥手相送,久久不愿离去的身影。这一幕顽强地定格在屈校长的心里,催生出屈校长更多与癌魔作斗争的勇气与力量。14个月后,屈校长果断结束身体已经不能负荷的过度治疗,回到家乡,回到学校。仍每日坚持锻炼,每日坚持各种非癌症患者所做的一切。屈校长钟爱的教育教学工作奇迹般疗伤、平抚着癌症病魔的同时,屈校长与内蒙古呼和浩特实验教育集团的同事们一起创造着推动学校发展的一个又一个辉煌……
回过头来,看这所学校的发展,一定不是一己之力,甚至也不是一群之力的产物,但是,跋涉一段,待学校站在新的起点,我们一定要学会像这样回眸,用温情寻找与爱有关的、与学校发展相关的生命故事。没有这些鲜活的投入、执着的热爱,森林的绿意与生机便会有所减损。
2、聚一帮好人,做一桩好事。
学校是什么?学校要做什么?这又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可有不同的理解,并有契合的实践以做例证。
来自北京海嘉国际双语学校的理事长王伟先生说,学校是要聚一帮好人,做一桩好事。这帮好人包括在校园里辛勤忙碌与耕耘的所有人,其中主体就是教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新时代的教师应是四有好教师:有道德情操,有理想信念,有仁爱之心,有扎实学识。
全国知名特级教师张祖庆说,教师要做四有教师,有高度、有温度、有故事、有本事。其中,“有高度”对应“有道德情操”,“有温度”对应“有理想信念”,“有故事”对应“有仁爱之心”,“有本事”对应“有扎实学识”。
学校就是要积聚这样一批好人,共赴一场生命的盛宴。在这场盛宴里,教师与学生展开生命与生命的交汇,成长与成长的开启。一桩好事,是以对民族和社会的责任,对教育与教学的情怀,对生命与成长的敬畏,陪孩子慢慢成长,直至小树也长成大树,大树长成老树,小树林被时光丰盈和雕琢成大森林。为此,我们需帮好人多长点本事,帮有本事的人再多点温度,长点境界。
3、让学生在想象中创造。
以考试选拔人才是当下诸多可能的评价方式中,被更多人认可与接受的一种,所以,学生会考试、能考试仍是一种现实需要的能力。但是,学生仅会考试,仅能考试,又是没有明天和未来的。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的唐江澎校长说,作为学校,还应该有这样一种氛围和担当;作为校长,还应该有这样一种意识与使命,那就是让学生在想象中创造。
上学途中,一次偶然的意外,遇上学生的想象力,会催生一个创意,再生成一份能够解决此类问题的产品;社会实践活动中欲帮助老人的一次找钥匙,也可以成为能够给予解决,从而给予帮助的机会……
这些,在考试之外,在想象之后,在创造之中。除了考试,还能保持想象,善于创造,勇于以实际行动解决问题的学生,是学校生态、教育森林中的重要存在,始终都应该被我们看见,始终都应该被我们温柔以待。
所以,重庆谢家湾小学便成了一所听不见上下课铃声的学校,所有的工作都只为让学生在自在中自律,让学生在自主中自信,让学生以愿意学习的样子在学校里学习。
未来教育是森林的样子,教师、学生,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抹绿色,是让我们最先看到冬天渐渐远离,春天已经不远的讯息与信号。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正是因为这一抹、那一抹,这一棵、那一棵,这一个、那一个,我们才明知未来充满无数可能,但仍信心满满朝向未来;我们才虽自知已两鬓掺白,但仍对教育不忘初心,充满天真与好奇。
二、共煮石头汤:教育需要更多合作
蒲公英智库创始人李斌先生说,任何值得去的地方,都没有捷径;除非,我们互为捷径。
重建教育生态,让教育真正实现人的回归,能够应对时代的挑战,也需要所有教育人,怀共同的对教育的期待以及对教育丰富的想象,共煮一锅教育石头汤。
于是,2019年12月,在成都,来自全国各地4000余位教育人就一起熬制了一锅人人共享的“教育石头汤”,以指引我们朝向教育未来,促进教育生态重建。
(一)互为力量:借力人工智能,开启学校未来。
本届论坛包括主论坛、学生论坛及国际论坛。在12月6日上午的主论坛上,共四位主讲者围绕“技术无国界,流程有弹性术”主题展开分享。
科大讯飞执行总裁吴晓如先生以先后为序,从智慧环境建设、场景化智能教学的实行、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推进等几个方面提出科大讯飞用人工智能助力教育,让因材施教成就梦想的目标与愿景。
浙江温岭中学陈士锜校长立足技术,推动和实施学程制,让学习科目少一些,让学习时间多一些,从课程上增加学生的选课机会,帮助学生学会以时间为轴线的任务管理,学会以时间为基础的效率管理,从而提升学习的弹性,实现所需要的因材施教,提供具体操作案例的同时,给我们诸多启发。
放眼望去,对技术的使用并非一帆风顺,一片坦途,在教育教学实际中存在着多种不正确的理解。比如,用技术强化应试学习,用技术强化情感表达,用技术注重外在更大于内在,用技术走向两个极端,用技术没有课程改革,只靠技术升级……
未来,教育仍需继续借力技术,但是,并非神化技术,而应在把握基础教育主要矛盾的基础上,解决供给与需求不平衡的问题,从“教为中心”逐步走向“学为中心”,让人工智能助力教育,让教学流程更有弹性。
(二)互为捷径:连接与交互,抵达高位平衡。
本届年会,有多家教育集团在主论坛之外,开设分论坛以及会客厅,这些都是教育的积极样态。
蒲公英智库创始人李斌先生在2019基础教育变革的十个认知中特别提到联盟的崛起、科学的转型。
这里的联盟,既包括学校与学校的联盟、学校与家庭的联盟,也包括教师与教师的联盟,教师与学生的联盟,其中,每一个联盟、每一次联合都很重要。
1、浑然一体的学校生活,才是最好的学习。
张家港实验小学刘慧校长从“小学是什么?”开始追问,体察到童年因埋伏着人生最重要的线索,而需要被认真设计。从哪些方面予以设计,可给学生浑然一体的校园生活呢?美学系统、价值观系统、语言系统成为重要的载体与切口。在这里,教师、学生既是需要被善待的对象与主体,也成为和谐美好校园生活的重要的呈现方式。
“浑然一体”体现了从学校环境设计对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的联盟,在构成课程的努力下实现着流动的书本、开放的课堂。当教师与学生,环境与课程浑然一体,学习便悄然发生,并彰显美好。
2、重建学习规则,构造平衡样态。
迎接未来挑战,要么改变旧规则,要么建立新规则。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学院花洁副院长立足教师培训,从教师与教师联结的角度,谈到学习规则的重建。旨在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研训活动,在打破教师与教师彼此孤立,教育教学彼此分离的藩篱的同时,一直在力图重构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使教师突破区域拘宥,成为教育强有力的推动。海明威说,丧钟为谁而鸣?它为你而鸣。任何人都不是孤岛,都互为需要。
本届年会家校共育不是主要话题,但是我们都知道,若共煮教育石头汤,仅有学校,仅有教师,而不关注家庭,关注家长,也会因未关注人力系统而远远不够,必然不行。在第三天上午的学生论坛中,有13位小到9岁,大到已经大学毕业,投入创业的学生在分享过程中,不同程度提到家庭及父母对自己的影响,不由自主地显现出家庭以及父母在教育中无处不在,甚至是无所不能的作用。9岁年纪,已坚持日记1000多天,拥有22本大小不一、厚薄不一的日记本的宋晨雨轩,能够在想睡觉的时候坚持下来,能够在小伙伴玩耍的时候坚持下来,都是因为妈妈的提醒与鼓励;对各种虫子如数家珍,把各,种虫子当做宠物的舒际乐坦承,如果没有妈妈的勇敢配合,自己对虫子的爱好不会这么持久,则自己对虫子的了解也就不会越来越多,从起初看到两只虫子打架,分辨不出两只虫子各自品种,直到一眼即能分辨品种,且能准确预测局势,都缘于妈妈自我虐待式的陪伴与支持;另,还有节气女孩齐香媛,也是在父母陪伴下,受父母兴趣爱好及从事职业的影响,对中国传统24节气产生了兴趣,并在日积月累中,成为一个学习和生活都有了与众不同节气气质与烙印的女孩儿……
每一个孩子的背后,都站着爱心与耐心并具与并举的父母。站在人前的是孩子,而始终同行,甚至稍稍前行的一直是父母,所以,教育不能离开学校与家庭的联盟,教师与家长的联盟。
第六届中国创新教育年会,栖霞区小学教育东部共同体组队参加,是一次小学教育东部共同体的集体学习。自2019年9月以来,这已是本学年栖霞区小学教育东部共同体的第二次集体行动,在回应区教育局区域统筹,共同发展的教育方针与要求的同时,切实增进着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理解,实现着学校与学校的共荣共进。以这样的方式参与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形式也是一种共煮,本质更是一种契合。唯有共学、共建,才能在各自前行的同时顺利抵达目的以及实现高位平衡,而不再是此消彼长式的整体徘徊不前。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王殿军校长谈完学校正在做的综合评价改革,呼吁更多学校加入进来,在支持“平地一声雷”的同时,也给自己所在学校争取和抓住更多机会与可能。钱梦龙校长紧接着介绍了来自美国的MTC组织在已在中国所做的尝试。就像薛法根校长在谈到老牌名校集团教师队伍建设时所引用的比方————打破酱缸,实现户枢不蠹,流水不腐。
未来教育,不仅需要以地域划分的学校与学校的联盟,还需要以办学目标和价值归依为取向的学校与学校的联盟,以此来共同振臂,共同发声,形成飓风,席卷和吞没不符合教育本质,不符合时代发展的办学行为,让教育回归本质,让教育能够从容应对时代挑战。
未来,是充满未知的地方,需要我们所有人携手前往。
三、共享石头汤:共建需要更多传递
12月4日—7日,来自全国的4000多位教育人相聚四川成都,共话教育,共煮一锅教育石头汤。为重建绿色教育生态,我们还需在共煮之后进一步完成共享,以让更多人,以使所有人都有所受益,再有所行动。
(一)写给学生
本届年会包括主论坛、学生论坛和国际论坛,参与分享的有老师,有学生,还有其他行业的精英。
在12月7日上午的学生论坛中,共13位学生登台分享,他(她)们在讲述故事的同时,也给予同龄人很多启发和建议。以下便将他(她)们的特质与精神以“写给学生”的方式传递给更多孩子。
1、坚持就是一种力量。
年仅9岁的重庆男孩宋晨雨轩,坚持每天记日记,从幼儿园时候的汉语拼音+简单绘画,以图为主,到目前的汉字+绘画,以字为主,宋晨雨轩在2000多个日夜里学会了坚持,养成了习惯,为自己的时间找到了填满的方式,为自己的精神找到了赖以寄托的花园。
一天、两天,兴之所至,写写画画,并非难事,但是一年、两年,常年如此,丝毫不变,实非易事。可正因坚持,才会在时光的悄然流逝中形成一生相随的能力与品质。我们不一定都去记日记,但是,都应该为正确的事情找到坚持下去的理由,然后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从而获得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的可能。
2、用兴趣为学习插上翅膀。
对于学生而言,课内学习是基础,需要认真对待和全力以赴。那么,课外呢?是不是都会因为与课内争夺时间而成为不得不割舍的锦上添花呢?来自青岛的男孩常远用他的故事告诉所有大人,兴趣可以为学习插上翅膀,让学习更有劲头,更有效率,让如他一样的学生经历化茧成蝶的蜕变与成长。
有人爱花花草草,有人爱小狗小猫,来自浙江宁波的舒际乐从小就爱各种虫子。这个爱好不但没有影响他的学业表现,还让他获得了小法布尔的美誉。谈起虫子,舒际乐眉飞色舞,自信满满。这个爱好,也让他的学科学习以及学校生活如虫子的肤色般愈加斑斓和多彩。
常远也好,舒际乐也罢,都因兴趣而与众不同,都以兴趣为自己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3、管理时间是一种必须学习和提升的技能。
从小学到中学,是一次跨越,摆在学生面前的是包括学科科目增多等在内的诸多不一样。如何能够在完成课内学业的基础上,拓展课外活动空间,提升课外活动效益呢?则要求学生必须学会管理时间。无论是来自北京海嘉双语学校的贺小语,还是来自杭州云谷学校的柳亦池,亦或是来自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的钱奕辰,她们都有很好的自我时间规划,把每一天的学习与生活安排得充实而不凌乱,紧张而不呆板,为此,她们得以在与别人相同时长的时间里经历比别人更丰富的学习,从而获得比别人更开阔的视野,增长比别人更丰盈的见识,获得比别人更多元的技能,形成比别人更全面的素养。
有兴趣,很重要,也很宝贵,若想兴趣能够成为素养,则必须坚持。意识到坚持的重要性后,还需要能够科学分配时间,学会时间管理。这些都很重要,也可以做到。本届年会,通过听孩子们谈他们的学习,已让我们看到孩子们的世界以及孩子们的丰富潜能。因此,再传递给更多孩子,以帮助更多孩子重新认识课内学习与课外兴趣的关系,以帮助更多孩子看到可能,树立信心,共赴未来。
(二)写给教师
有要传递给学生的信息和话语,还有要传递给教师的观念与主张。
作为教师,在当下,需要积极转变教育理念,主动迎接时代的挑战。学习和掌握技术,增加教育的弹性,拓宽教育的边界;学习和了解心理学,站在学生立场,分析现象,准确归因,制定办法,提升专业素养,让自己更有本事。走进和研究学生,加强对学生学情的调查,为教育教学找到最近发展区,最佳落脚点,让自己更有温度。通过努力,做四有好教师,成长学生的同时,也发展和成就自己。这是对所有教师的要求。此外,对教育管理者,还有基于上述基础的两点提醒。
其一:让善良的教师长点本事。
学生各不相同,需要因材施教,教师也各不相同,管理当中需要因人而异。常见把教师分为两类:专业素养棒的教师与专业素养还不够棒的教师。对于前者,是学校形象性的财富与人力资源,需要适才适用。对于后者,则是学校多数教师所处的位置。作为管理者,则要让这部分占据队伍主体的教师有所提升,特别是其中一些有爱心,态度端正的教师,要创设各种机会,让他们参与各级各类活动,在坚持独立思考与实践的基础上,习得更多方法与技能,获得更多思想与涵养,让善良的教师长点本事,更有职业尊严。
其二:让能干的教师长点境界。
在为数不多的专业素养棒的教师当中,还有一小拨利己主义者,事关个人专业成长,趋之若鹜,否则,一律高高挂起,甚至是避之唯恐不及。在个人精致的同时,对集体的提升不能也不想履行引领的职责。这样的教师,我们要帮助他们长点境界,长点情怀,使他们能将个人的成长与学校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一致起来,用使命与担当来厚重他们的精神世界,让他们成为精神明亮的、愿意照亮身边同行者的人。
成为四有好教师是每一个教育人的努力目标。作为管理者,在尊重每位教师自我学习、自我提升必要与成效的同时,还要注意能够针对不同教师的实际情况给予教师具体有针对性的帮扶,以实现教师个人职业幸福感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非洲有句谚语,大意为培养一个孩子,需要一个村庄的共同努力,所以仅有骨干教师以及少数教师,无法实现教育的美好,托起民族的未来。为此,年会之后,传递上述关于好教师的理念给更多同行,以期同频共振,携手前行。
3、写给家长
走上第六届教育创新年会学生论坛的学生年龄不同,省份不同,性别不同,还有,诸多不同,但是无一例外,都拥有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以及愿意陪伴孩子,甚至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家长,所以,这也给我们身为家长的人以更多启示。在我们谈到教育,便把目光投向学校,投向社会的时候,往往已经忽略,甚至不知不觉之间让渡出了作为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拥有的权利以及所应承担的义务。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像对待工作一样,认真对待家庭教育及家长角色,照顾孩子吃饱穿暖等生活需求的同时,关注孩子喜怒哀乐等情绪的变化,呵护孩子好奇的天性,帮助孩子葆有对未知的热情,形成对他人的责任,树立对社会的使命。这些,都是我们作为家长的职责,都需要我们投入时间,投入心力,投入精力,投入财力等等,所以,作为家长,我们立足自身要做的有很多。当我们真正给予家长这个身份和角色应有的尊重,则我们就会在履行家长义务的同时,变得淡定和从容,变得豁达与智慧。所谓,问泉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旧有认知改变,归因方式改变,则教育行为随之改变,未来教育生态自然随之改变。
重建教育生态,非一朝一夕之功,也非一人之力所及,它需要我们所有人都能有你出一口锅,我出一捆柴,你出胡萝卜,我出西红柿……共煮石头汤的认识与意愿、认知与行动。这里的“我们”,既包括学校,也包括家庭,还包括社会,既包括教师,也包括家长,还包括各行各业的有识之士。“共煮石头汤”意指需要和期待所有人结成联盟,种植树木,守候森林。
因此,第六届教育创新年会虽已完美落幕,但是,这锅教育的石头汤却刚刚开始,需要我们越来越多的人,持续不断地报以关注,投以内容,将石头汤烹饪成真正的美味,能够呵护生命,延展自由,提升生活品质。
所以,回顾和记录年会盛况之后,还有寄语学生、寄语教师、寄语家长,以及还应付诸更加微观而具体的行动,以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方式推动教育生态的重建。
第六届创新教育年会,栖霞区小学教育东部共同体以集体的名义参与,既以高度的重视体现对这项活动的充分认可,更表达携手共煮教育石头汤,从栖霞东方,吹来满眼春,营造栖霞教育绿色生态的愿望与决心。
2019年12月4日—7日,栖霞小学教育东部共同体,在成都,完成了一次学习,更完成了一次集体表达。参与人员有金陵小学林慧敏校长,金陵小学华琴副校长,龙潭教育集团顾农书记,龙潭教育集团吴兴林副校长,栖霞教育集团张礼宏书记,栖霞教育集团夏翠霞副校长,摄山星城小学施震副校长,小红花艺术学校刘淳副校长。
东方风来满眼春,让我们所有栖霞教育人共煮一锅教育石头汤,共同推动栖霞教育生态的重建,让栖霞教育在由教育大区走向教育强区的过程中走得更坚实,走得更有力。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未来的栖霞教育,需要所有栖霞教育人发扬“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精神,互相激励,互相启发,共生共长。正如第六届教育创新年会所提议:今天,我们用设计改变教育,明天,我们用教育设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