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湖涵碧(原创)
前几天我抱着二宝在小区里玩,碰到一个比我家二宝小一点的宝宝,我就和那个带宝宝的阿姨聊起来。
原来她是宝宝的奶奶,我们聊了好一会儿,突然那个宝宝不知什么原因哭起来了。我就停止了和那阿姨的聊天,谁知那阿姨说:“不理她,一会儿就好了,”对我无所谓地笑笑又接着说:“我儿媳妇说宝宝哭的时候别理她,等她不哭了再抱,这样小孩子以后就不会总是哭了,会很省心。”我很诧异,现在还有人在用这种方法?
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你是否已经为人父母?已经为人父母的你在照看宝宝时,他哭的时候你是抱还是不抱呢?
关于抱还是不抱?目前为止还是有两种争论。
回答不抱的父母,他们的理由是小孩子一哭就抱,那他以后就很会哭,这会给小孩子养成哭闹的坏毛病。得训练小孩子不哭了才抱,这样孩子才不容易哭闹,性格才会好。
回答抱的父母,他们的理由是孩子那么小,哭的太可怜了,他一哭,我们的心都揪起来了,忍不住就想赶紧抱抱他,安慰他。
“哭了不抱,不哭才抱”,也叫哭声免疫法。这个广为流传的训练小宝宝的方法,据说是一个美国人发明出来的。迄今为止,仍有很多人不加分辨地在沿用。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只知道这个方法确实能达到让小孩子少哭的结果,却没有人听说过这个方法对小孩子身心健康的结果怎样?
哭声免疫法,从千百年来人类携带的适应性基因来说,用这种方法来训练小孩子达到不哭或少哭的结果,简直就是小儿科。这比训练一只猴子骑自行车要容易多了。
但是有没有去认真想过,这对哭泣中的孩子有多残忍,这让为人母的妈妈有多煎熬。对那么小的宝宝来说,哭声就是他与外界交流的法宝。
不是还有个著名的残忍的实验么?有个人想看看刚出生的宝宝,如果不跟他交流会产生什么结果,结果是残忍的——小宝宝死掉了。
宝宝希望用哭声来得到别人的回应,在等待的过程中,长时间都无人回应,宝宝得有多失望?不知道现实生活中实行哭声免疫法的妈妈们,听着宝宝哭的时候心里是什么感觉?你一脸漠然怎么能培养出一个情感丰富,善于表达喜怒哀乐的心理健康的孩子呢?
在照顾宝宝的过程中,我们怎能为了自己的便利,凡事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呢?作为被照顾者——宝宝,他的需求才更应该是我们要头等考虑的大事。这样宝宝也会感觉到即使离开了妈妈的子宫,外面的世界依然有很多的爱包围着他。
我家二宝出生后,他一哭我就会立马把他抱起来,哄着他,安慰他。如今他已经快一岁半了,除了偶尔生病时哭闹,他基本上不会无缘无故哭闹。每次醒来,完全清醒的状态下看到身边的家人他都会笑,他也特别爱笑。每次我的心,都会被他可爱呆萌的笑容洒上一层蜜。
但是你如果认为小家伙脾气好,那你就猜错了。其实这小家伙脾气急躁的很,吃半天吃不到奶水的时候会发脾气。虽然他是个急脾气,但是他却拥有一个好性格。这个好性格就是一哭我们就抱带来的安全感和满足感。
聊了这么多,我真的希望读到这篇文章的你多个火眼金睛,把育儿路上的那些坑都能给绕过去,把孩子平安健康的养大。